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在第56屆東盟外長會議及系列會議上,將矛頭指向中國,挑唆東南亞國家聯合起來反對所謂“脅迫行動”。不過,布林肯的煽動沒有得到地區國家的“響應”。報道稱,東盟國家並不愿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美國極力拉攏
日前,第56屆東盟外長會議及系列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辦,包括東盟與對話夥伴國會議、東盟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等。中國、美國以及俄羅斯作爲東盟的正式對話夥伴,受邀參會。
會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稱,美國與東盟“共享自由、开放、繁榮、安全、與世界聯通且有韌性的印太地區的愿景”,這意味着這一地區所有國家“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和合作者”,問題可以公开解決,而非通過“脅迫行動”。對此,外媒指出,所謂“脅迫行動”,布林肯雖然沒有點名,但矛頭指向中國。
不過,面對美國的挑唆,印尼作爲此次東盟外長會的東道主,帶頭與美國唱反調。印尼總統佐科表示,東盟不能成爲任何國家的代理人,也不能卷入大國競爭,東盟致力於加強團結與凝聚力。
印尼外交部長蕾特諾·馬爾蘇迪在東盟外長會議全體會議上致开幕詞時表示:“我們需要發出明確的信息,即東盟永遠不會成爲大國競爭的代理人。”此後,東盟外長會議聯合公報也着重強調了不結盟原則。
“布林肯此番涉華言論符合美國一貫的行事方式。美國知道東盟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也不愿意在公开的外交場合針對中國,因此在東盟相關平台很少直接點名中國,但是針對中國的意味很明確。此次系列會議期間,美國自然不會放棄機會繼續挑撥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阿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美國拜登政府與前任政府的一個明顯不同,就是對東盟开啓了新一輪外交拉攏行動,試圖在東南亞地區“組團”反華。
2022年5月,美國時隔5年多再次舉辦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美國總統拜登稱,峰會標志着美國和東盟關系進入一個“新時代”。美國副總統哈裏斯表示,美國世世代代都將參與東南亞事務。但輿論普遍認爲,雖然美國話說得動聽,但表面的隆重與實際平淡的峰會成果形成極大反差,美國利用峰會拉攏東盟對抗中國、施壓俄羅斯的意圖落空。
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拜登政府對東盟的拉攏可以總結爲“四面埋伏”,即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安全領域,美國將東盟國家視作第一島鏈上的重要節點,通過聯合軍演、安全對話、軍援軍售等形式,企圖將東盟國家納入其印太地區盟友、夥伴關系;二是在經濟領域,爲配合所謂‘印太战略’,美國提出‘印太經濟框架’,形成事實上的‘新經濟宗藩體系’,一方面補齊‘印太战略’經濟上的短板,另一方面謀求東盟國家與中國市場‘脫鉤’,實現美國所謂‘全球供應鏈重組’的目的;三是在國際輿論方面,美國在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及多個國際場合炒作‘中國威脅論’,並進一步延伸出‘中國海洋威脅論’‘中國科技威脅論’等抹黑論調;四是在涉及非法裁決的話題方面,美國屢次三番重提所謂‘南海仲裁案’,企圖利用南海問題挑撥地區國家間關系,爲自身介入地區事務制造借口。”
東盟拒絕站隊
面對美國的拉攏和挑唆,東盟始終態度鮮明。新加坡、印尼和越南等東盟國家不止一次強調拒絕“隨美起舞”的立場。今年6月,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會晤後表示,東盟成員國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在該地區朝任何一個方向採取的任何舉動都不會有多少國家跟隨,因爲東盟沒有人希望看到爆發‘新冷战’”。
“在美國看來,東盟作爲一個多元性、多樣化的區域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有機可乘,於是想方設法挑撥中國和東盟的關系。然而,東盟有自己的原則和利益,在加快建設東盟共同體的大目標下,‘選邊站’是東盟的大忌。”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楊保筠向本報記者分析稱,經濟上,中國和東盟連續3年互爲最大貿易夥伴。東盟國家深知,和中國保持緊密的經貿聯系是本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安全上,東盟日益看清,依靠美國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只有推動中美關系逐步重回穩定發展軌道,才是有利於地區安全的正確選擇。
“東盟成立的目的就是避免東南亞地區成爲大國追逐私利的犧牲品。這一初衷至今未變。任何國家想在東盟這個平台上夾帶自己的利益訴求或战略企圖,都不可能獲得東盟的附和或回應。”劉阿明分析稱,近年來,中國和東盟關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從“黃金十年”邁向“鑽石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以及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讓東盟國家獲得實實在在的利好。東盟不愿意爲了迎合美國而對抗中國,也不愿意參與到美國挑起的針對中國的“战略競爭”中。
印尼東盟與東亞經濟研究所東南亞地區首席顧問莉莉·揚·英日前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撰文指出,要求東盟國家與中國“脫鉤”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目光短淺的。“脫鉤”會破壞東盟內部的貿易和經濟發展,加劇整個地區的政治不穩定。
“對美國以價值觀爲導向、以大國競爭爲背景來發展和東盟關系的路线圖,東盟並不感興趣。過去,曾有個別東盟國家追隨美國,結果上當喫虧,不但沒有實現自身發展,反而擾亂了地區局勢。殷鑑不遠,東盟國家不愿被綁上美國的战車,使自身發展再受到困擾和局限。東盟拒絕‘選邊站’的立場反映了東盟對當前全球發展大勢的感知和評估。東盟認識到,當前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挑战不是美國所謂的大國競爭,而是百年大變局和後疫情時代相互交織產生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在此背景下實現經濟復蘇和民生改善才是東盟國家的主要目標和發展主线。美國拋出的所謂地區治理方案不符合東盟國家的發展目標,只會遭到東盟國家的拒絕。”王曉鵬說。
團結自主謀發展
日前發布的東盟外長會議聯合公報表示,推動“東盟印太展望”以促進地區安全、穩定和繁榮,是東盟2023年首要任務之一;東盟愿擴大與各合作夥伴的關系,致力於使東盟成爲一個“具有包容性、參與性和協作性的共同體”。
7月13日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發表了紀念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周年聯合聲明。各方表示,東盟和中國各領域合作展現勃勃生機,爲地區和平穩定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已成爲東盟堅強有力的合作夥伴,彼此合作呈現全方位進展。感謝中方支持東盟中心地位和共同體建設,贊賞中方率先表示愿籤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
“中國與東盟已經建立起全面战略夥伴關系,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提升。此外,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邁入全面實施新階段,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在RCEP框架下,中國和東盟將構築更加積極、健康、充滿韌性的經貿關系,以更好應對外部幹擾及衝擊。”劉阿明認爲,中國一以貫之的周邊外交政策爲中國和東盟關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果美國不能擺脫和中國對抗的战略思維,那么其在東南亞地區夾帶私利的战略訴求就不會受到東盟國家的歡迎。此外,美國政府更迭而產生的政策不穩定性,也會讓東盟國家感到擔憂和不安。
楊保筠表示,目前東盟國家學者形成的一個共識是,如果部分東盟國家,甚至一個國家“選邊站”,東盟內部團結就會面臨挑战,過去的分歧可能隨之浮現,東盟或將陷入分裂。
“接下來一段時間,爲了配合所謂‘印太战略’,美國可能會利用地區爭端的熱點、地緣政治的爆點、經貿領域的卡點和國際輿論的焦點,進一步拉攏東盟。但是,東盟國家普遍不接受美國的冷战思維和零和博弈觀念。未來,東盟會繼續團結自主謀發展,維護東盟中心地位和包容性區域架構,同時奉行平衡外交。”王曉鵬分析說。
“東盟及其成員國不希望陷入需要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的局面。”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金平表示,東盟希望看到中美兩個大國發揮互補作用,促進地區乃至全球的發展、繁榮、和平、穩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面對美國挑唆,東盟明確說“不”(環球熱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