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漫談:美國電影的現在,是中國電影的未來?
1年前

這個暑期檔,截至7月26日已達到100億元,《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裏》爭奇鬥豔,有望造就最強暑期檔。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來自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卻表現得黯淡無光。

《芭比》在上映6天後,票房終於過億,且後勁乏力,完全對不起女權人士們的賣力吆喝;而《碟中諜7》在上映12天後,票房也才終於到了3億。

連《華爾街日報》都在哀嘆:曾經最熱愛美國大片的國度,正在與好萊塢電影漸行漸遠。

好萊塢大片的慘淡表現不禁讓人陷入沉思——美國電影到底怎么了?

回想上次看好萊塢大片,還是《血战鋼鋸嶺》;而這么多年過去,印象中已經確實很久沒有看到好萊塢佳作了。

一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男主;

一個金發碧眼前凸後翹的顏值擔當;

一個不善交際只能給主角當輔助的IT天才;

一個沒啥本事天天嚷嚷着毀滅世界的可笑反派。

別鬧,我說的不是《碟中諜7》,而是1-6。

這幾天互聯網衝浪,知乎網友@cynthia 在“爲什么一片好評的《碟中諜7》國內票房撲街了?”的回答把我逗笑了。

這位網友把《碟中諜》系列稱作“當代樣板戲”,對美國模式化的電影套路嘲諷了一番。而網友更是搞笑,紛紛讓網友們珍惜當下還有俊男靚女,因爲過幾年男女主都要變黑變醜了。

不得不說,《碟中諜》系列確實已經成爲美國範兒十足的“樣板戲”。

回望過去,套路化、工業化、個人英雄主義確實是好萊塢電影橫行世界的法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美國憑借強大的國力而對全世界進行強力的文化輸出,而好萊塢電影也像美國快餐一樣,憑借刺激的口感徵服着全世界的味蕾。

然而快餐只有在飢腸轆轆之時才是美味,快餐式的電影也同樣如此。

今天,中國電影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壯大,億萬觀衆再也不是一群嗷嗷待哺的人,而是一群喫飽喝足,追求更高層次精神滿足的人。除非能提供口感層次更加豐富的食物、藝術層次更加多元的影片,不然憑借套路化、工業化的影片生產,絕對無法滿足這群日益挑剔的人。

按照新聞報道,像《阿凡達2》《碟中諜7》《芭比》這些電影仍在美國大熱,而偏偏是中國這個市場差強人意,其實這應該怪的是美國人自己。

一方面,在美國對中國各方面瘋狂的制裁、打壓之下,中美關系正在從一個低點滑向另一個低點。在這種氛圍之下,中國日益泛起的民族情緒,主流人群已不再爲以好萊塢電影爲代表的文化輸出买單,排隊給好萊塢送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另一方面,是美國電影的文化乏力。盡管美國人在過去一百多年來在經濟上獨步全球,但本質上它仍是一個十足的商業社會,文化仍受歐洲輻射。在文化需要向歐洲“表親”看齊的情況下,好萊塢電影的文化短板越來越明顯,來來去去都是美國人拯救世界,其中不厭其煩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便是其中的寫照。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北美大陸就像一座孤島,這裏短暫的當代歷史讓題材和想象力的短缺成爲必然。如果要找個例子來進行對比,北美大陸更像是一個超大號的香港,後者由於時代的變遷,單一的黑幫題材再也無法吊起觀衆的胃口,而走向沒落。

然而好萊塢電影畢竟不是香港電影。

好萊塢依托的,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圍繞這個全球角色,它的電影題材也許短缺,卻不會單一;也許還在不斷地進行復制粘貼,但一流的特效還是有不少人买單;盡管反反復復都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但偏偏全世界還是不少人總喫這一套。

好萊塢電影,即將走向何方?這個問題很復雜,沒有絕對的標准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它的未來將與美國的國家地位深度綁定。如果美國未來政治經濟軍事仍在全球一枝獨秀,那好萊塢的好戲將繼續上演;而如果美國的國際地位不再,那引領全球文化的,就是其他大國的影視作品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趨勢漫談:美國電影的現在,是中國電影的未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