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持續承壓致業績再受挫? 全球最大棉紡龍頭上半年虧損5-6億?
1年前

  因多方面因素下影響導致2022年度淨虧損15.58億元的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魏橋紡織”)業績持續受挫,魏橋紡織7月28日發布公告稱,預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的上半年將實現淨虧損約人民幣5億元-6億元。

  對於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魏橋紡織解釋稱,受全球宏觀市場環境的不利影響,公司的棉紡織產品利潤空間持續承壓,致使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紡織業務繼續錄得毛損,同期,公司的電力業務盡管維持了盈利,但受宏觀需求影響,電力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相應減少,致使毛利同比減少;同時,公司根據電力資產情況,對部分電力資產作出減值撥備。

  魏橋紡織表示,公司會密切關注中國紡織行業下半年的整體行業動態,根據行業整體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運營策略,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繼續在管理創新、降本增效、研發投入和綠色智能化制造等方面狠下功夫,提升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第一紡織網此前據魏橋紡織發布的2022年年報獲悉,報告期內,魏橋紡織實現營業收入165.74億元,同比增長約1.9%,歸屬於母公司所有人應佔淨虧損約15.58億元,其中,公司的紡織品收入104.99億元,同比下降約8.3%,主要是受國際貿易摩擦、供應鏈格局的改變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國內外紡織市場持續疲弱,對紡織品的需求整體下降,使得公司的棉紡織產品訂單相應減少,銷售量同比下降。電力及蒸汽收入約人民幣60.74億元,同比增加約26.2%,主要是由於原材料煤炭價格上升,公司根據既定銷售電價機制上調了電力銷售價格,以及下遊客戶對電力的需求增加,銷售量亦有所增加。

  中金公司分析師林驥川表示,2023年二季度,預計紡織制造龍頭訂單環比改善,但報表端仍有壓力,而在訂單疲軟、產業鏈轉移的背景下,那些供應鏈管理能力強,擁有海外產能布局,且綁定全球優質客戶的細分龍頭公司,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加固,訂單有望優先恢復。考慮到下訂單到確認收入有時間差,預期二季度報表端紡織制造企業仍有壓力。其中紗线、輔料等上遊環節有望率先恢復。

  需要指出的是,紡織制造產業特別是成衣加工、制鞋環節爲人力密集型,零售環境不及預期將影響品牌客戶終端銷售,並進一步影響客戶訂單增長,從而對制造企業收入和產能利用率帶來影響。紡織制造企業多有大額固定資產折舊等固定成本,停工停產將給企業的毛利率和經營槓杆帶來明顯影響,從而影響利潤表現;與此同時,若人民幣大幅升值將影響削弱出口產品的全球競爭力,也將給紡企帶來一定的匯兌虧損。

  在林驥川看來,紡織制造細分龍頭多服務於全球優質客戶,因此出口業務佔比大,有望受益於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利潤彈性。2023年上半年,人民幣處於貶值通道中,截至2023年6月30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匯率較年初上升約4%,2023年上半年,平均匯率較上年同期同比上升近7%。同時,從原材料端看,2022年下半年國內棉價开始下行,到年底企穩,2023年初至2023年7月5日棉價累計增長16%至17424元/噸。考慮到上遊紗线公司原材料成本佔比大且價格傳導較快,棉價的上漲有望帶動對棉花儲備較多的紗线公司在2023年下半年毛利率修復。

  不過,浙商證券研究員馬莉認爲,參考2011年受量化寬松影響下全球大宗商品經歷了整體大漲後大跌的周期,棉價波動劇烈,帶動當年棉紡企業、尤其上遊紗线企業業績波動劇烈。若未來出現全球性經濟危機帶來貨幣波動、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致棉價大幅波動,將對生產制造企業成本管控帶來巨大挑战。

  盡管2022年業績不佳,但魏橋紡織仍對今年充滿信心,該公司表示,2023年公司將在現有綠色智能化紡織生產线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同時將繼續加強與各紡織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用的協同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加大功能性面料研發,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公开資料顯示,魏橋紡織始建於1951年,於1989年开始進行棉紡織生產,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的紡織業務主要生產坯布、棉紗和牛仔布這三大產品,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棉紡織生產商,也是世界頭部棉紡織企業,2003年9月,該公司登陸港交所上市。2005年,魏橋紡織作價30億元從母公司魏橋集團收購了火電資產,並由此成功切入了電力市場。至此,魏橋紡織形成了“紡織+發電”的雙發展格局。

  截至第一紡織網今天晚間發稿前的上一個交易日,魏橋紡織收報1.450港元/股,跌幅1.36%,市值17.32億港元。(第一紡織網 martin)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利潤持續承壓致業績再受挫? 全球最大棉紡龍頭上半年虧損5-6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