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來跡》林宇
生物制造和植物原料正在成爲新一輪化妝品原料競賽中的執牛耳者。
7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三大部門發布《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顯示,2022年輕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的16.2%,2023—2024年主要目標爲平均增速4%左右。
在《方案》中,最顯眼的一條莫過於“利用生物制造技術,推進特色植物原料的創新开發與活性原料的規模化,是當前原料端口需要推進的關鍵點。”
《方案》中還提出,要加強特色植物原料开發創新,推動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規模化生產,加大在食品、化妝品等行業的應用。
政策常常是趨勢背後的推手。新的政策除了穩住重點行業外,培育壯大新增長點也成關鍵,但想抓住風口的前提是,弄清楚風究竟從哪裏來,乘上風口的難度有多高。
化妝品原料競賽跨入2.0階段
2021年至今,化妝品原料備案數爲68款,按照制備工藝不同,主要分爲化學原料、植物原料、生物技術原料三大類別。其中化學原料佔比最高,達48款。生物技術原料和植物原料數量相當,分別爲8款和7款。
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化妝品原料的新一輪競賽已經出現如下趨勢:
1.新原料備案數量在大幅上升,得益於2021年1月1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正式實施,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正开始向產業的“芯片源頭”發起衝鋒。
2.植物類原料備案數量明顯增長。僅2023年5月-7月期間就備案了4款植物原料,甚至超過去兩年之和。而美麗修行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植物提取物類成分共有4679個。七年間,應用在化妝品的成分數量在不斷增加,截至2022年末達3271個,應用率接近70%。
3.植物原料开發與生物技術深度融合。在同一時期備案的生物技術原料中,部分原料來源爲茶葉、蟬花、雪蓮等植物的細胞和發酵產物,2022年—2023年期間備案數量較多。
這背後,離不开衆多企業的猛攻,以及政策的強勢引導。
歐萊雅等企業出於長遠發展的考慮,正在將玻色因等一系列核心原料“綠化”,正在積極與國內的生物技術企業展开深度合作,加大對生物制造技術的投資。集團旗下BOLD基金投資MICROPHY等熱門生物技術公司,而資生堂在中國第一筆產業投資給了生物技術公司創建醫療……
本土企業也逐漸成爲行業的中堅力量。例如全球最大透明質酸供應商華熙生物,實現從原料研發到成品的全產業鏈布局。福瑞達、巨子生物、中科欣揚等生物技術企業也在這條道路上發展壯大。
而大連普瑞康、百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展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種質收集、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的生產工藝。
在政策方面,我國一直在政策上給予特色植物原料研發相應支持。例如,《條例》中明確提到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傳統優勢項目和特色植物資源研究开發化妝品。此後,廣東省、上海市、山東省相關部門陸續發布文件,鼓勵开發特色植物資源,建立相應研究开發體系。
在政策一步一步地开放之下,新一輪的化妝品原料競賽的战場更爲开闊,技術火藥味更濃。
這輪競賽已經不再是“新手期”的“菜雞互啄”,也不可能是外資企業的單方面碾壓,而以植物原料(包含特色植物)、生物制造爲抓手的中、高階競技。
我們隱約看見,化妝品行業原料競賽的2.0階段,正在徐徐拉开帷幕。
想要入場?
先突破這4大瓶頸
無論是《新規》還是《方案》,都在告訴行業,擁有更高技術含量、更具創新價值,且符合未來國家整體碳中和、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新原料技術,將在未來的市場裏得到市場與政策的“獎勵”。
這樣的遊戲規則,也指明了參賽企業需要克服的瓶頸:
1.基礎研究薄弱。
特色植物原料开發“量”大於“質”,基礎研究不足。
某業內研發人士認爲,從技術角度分析,2021年至今企業推出的大多數植物來源原料創新性並不夠,對某一植物的基礎研究深度不足。
他指出,“目前對於植物本身的標准建設方面並不是特別成熟,其實限制了植物原料差異化开發。與此同時,化妝品企業對植物來源原料的基礎研究做的比較少。”
“例如紅景天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對化妝品行業而言,是否還有更貼合、可利用的價值?還有什么作用?上遊的基礎研究比較薄弱,難以开發某一類植物的新用途。”
2.壁壘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
《FBeauty未來跡》也在梳理2023上半年化妝品企業專利申請情況時發現,植物提取物類的專利申請數量明顯減少,只有1-2家企業進行相關研發,申請數量不足三個。而去年有5-6家美妝企業都做了相關專利申請,僅是丸美一家的申請數就高達9條。
與此同時,近兩年同類型專利與產品越來越多,消費群體增速無法跟上,才導致今年數量大幅下滑。
中國日化協會化妝品專委會祕書長賈焱告訴《FBeauty未來跡》,“植物提取物類原料的工藝和制備過程相對而言比較確定,最大的差別在於植物的選擇上,導致市場上相似的植物類原料越來越多,無法打出差異化。”
這其實源於化妝品行業植物原料的研發的“痼疾”,在過去,企業在植物原料开發上過分、求新、求奇,用“新鮮感”驅動市場與品牌,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尋找更新的原料,但十分缺乏對原料本身進行深挖。
3.放大量產依舊是個難題。
在生物制造領域,原料的規模化產出是一個一直存在的問題。
弗圖醫學創始人梅鶴祥告訴《FBeauty未來跡》,實驗室中的環境簡單,對原材料的改造相對容易。但放到大的發酵容器當中,存在溫溼度、酸鹼度、菌群環境等多項容易受到影響的關鍵變量,微小誤差都會被無限放大,導致量產失敗。在影響收率、降低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會帶來額外的環境污染。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Howard Chou也曾公开表示,真正將一個生物工藝從小試放大到生產規模很少見。因爲大部分做生物的人都是從學校出來的,對菌比較熟悉,但是菌在整個產品线可能只佔5%—10%,發酵罐出來後會出現很多問題。
這條道路上產出優質科研,卻因工業量產不及預期而倒下的企業案例屢見不鮮,化妝品企業還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小塊領域。
但也有好的一面,例如巨子生物在擁有1條年產能達630公斤的稀有人參皁苷生產线的基礎上,去年下半年又啓動了“西安稀有人參皁苷”新生產車間,預計未來產能將達26.78噸;合成生物企業瑞德林不久前百噸級綠色活性原料智能工廠達到正式投產條件,年產值預計超4億元。
4.原料的運營軟實力不足。
事實上,千辛萬苦做出原料其實只是第一步而已,這只是企業科研硬實力的競爭。
想要真正市場化,一方面,必須放大產能完成量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當下的市場環境裏,企業需要用運營品牌一樣的精細思維來運營成分。
圍繞原料整個生命周期地運營,是企業和原料最終落地到市場,贏在市場的必要課題。這是軟實力的競爭。然而市場教育、技術包裝、科技背書等多角度的成分運營工作只在一些大企業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未來的想象
雖然仍有4大瓶頸橫亙在原料競賽的前路上,但新一輪競賽的前景,仍值得所有人展开最好的想象。
在政策的指引之下,利用生物制造技術促進整個行業植物原料的創新以及活性原料的規模化,能夠進一步釋放行業潛力、拓展發展空間。
1.大大提升效率。
對於某些市面上已經應用或未應用的特色植物,生物制造技術能夠加強對其的基礎研究,挖掘出其他作用。
“例如某一植物中存在一種抗氧化劑,通過基礎研究發現還具備新的抑菌效果,就可以通過合成生物的方式制造出來,既能提高產量,也能降低經濟成本。”
梅鶴祥分析,在此過程中,如何發現成分中的新功能和新功效,並高效找到相對應的基因片段,並將此片段轉接到更適用於現代工藝菌種中,都屬於植物原料的基礎研究範疇。
例如,利用菌菇發酵而來的麥角硫因收率較低,利用酶法能夠不僅能夠提升產出效率,還能夠增強原料純度;又比如多元醇的初級原料需要通過廢秸稈發酵獲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加工,生物制造技術能夠幫助降低環境壓力。
2.降低應用門檻。
例如化妝品原料“雪蓮培養物”,便是選擇被國家列入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的天山雪蓮離體組織,經脫分化形成的愈傷組織作爲繼代種子,給予一定條件培養獲得大量雪蓮細胞,再經幹燥粉碎後獲得。
通過這種方式,一些稀缺的植物原料,也能夠獲得規模化的量產,得到更高的普及度。
與此同時,一些應用成本較高的原料,也能夠降低市場引用門檻,例如生物智造能夠推動人參、虎杖等天然植物草藥的產能。而曾經貴如黃金,現在“萬物皆可”的透明質酸也是生物智造降低應用門檻的最好案例。
3.打开更大的市場。
市面上還存在生產規模已經比較大的原料,可以進一步推敲。
例如以生物發酵而來的乳酸,在市面上生產規模已經很大,再鑽研如何提升效率意義並不大。但在此基礎上,可以將乳酸轉化爲PLLA聚乳酸產品,應用場景和附加值雙雙提升。
“生物制造技術還能夠推動藻類、代餐中生物基成分的規模化生產與开發,涵蓋範圍包括食品、化妝品、藥品。”梅鶴祥認爲。
事實上,不少化妝品企業正在跨界大健康領域,一些應用在化妝品領域的原料,也在跨界走向功能性食品等領域,爲企業打开更大的市場。
《方案》的發布,對化妝品企業而言具有導向性價值。政策的落地或將爲相關企業帶來一系列產業政策的扶持、人才吸引以及投資風向。“在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資源投入到化妝品行業,推動基礎研究進步。與此同時,會有更多的化妝品企業去做這項工作,加快新物質的开發利用,帶動整個行業向好的趨勢發展。”梅鶴祥認爲。
另一方面,推動國內原料企業向高質量發展,也是撬動被外資企業長期壟斷的原料產業格局的重要支點。
相對於國外,中國的後端工藝放大、發酵量產層面具有絕對優勢,新的政策,爲國內原料企業提供“主場優勢”。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利用中國地大物博優勢,從特色植物原料創新入手,並進一步推動原料的規模化生產,將成爲本土原料企業發力的關鍵。
END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化妝品原料开發步入2.0階段,三大趨勢凸顯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