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文 要說2021年最轟動汽車業的跨界造車,非小米莫屬。這個打着雷軍強烈個人標籤的話題企業,在2021年3月,以一場近乎悲壯的發布會宣言,正式挺進了造車大軍。顯然,曾經以一己之力撬動手機行業並改寫格局的雷軍,又一次把自己當做了那個撬動汽車業的“支點”。
“這將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战績與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战。”雷軍這番煽情而激進的發言,加上其首期投入100億,未來10年砸進100億美元的真金白銀,都讓人开始相信小米造車是來真的。
過往的一些言論表明,雷軍是一個堅定的風口論信奉者。早些年,他在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時,曾表示自己比馬雲勤奮努力,卻沒有馬雲成功,而雷軍將這總結爲沒有“順勢而爲”。此外,雷軍還曾告訴獵豹的創始人傅盛:“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是在於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爲,於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如今,造車顯然成爲了雷軍眼中那個必須順勢而爲、不容再次錯過的新風口,尤其是在小米手機業務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數據顯示,小米2021年第三季度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5.8%,環比下降17%,季度總收入和經調整淨利潤環比分別下降11.1%和18.1%。而在手機市場逐漸進入存量市場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卻持續高速增長,蒸蒸日上,這吸引了雷軍最終入場。
造車當然沒有那么容易。但雷軍這個人擅長借力,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時間實現迅速成長。在小米創業初期,其操作系統並非從零开始,而是基於彼時已經比較火的安卓系統研發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雷軍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MIUI,後來MIUI生態逐漸形成,吸引了一幫鐵粉。而這也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小米在造車上的策略和路徑。
業內公認,造車有兩樣東西最關鍵,那就是技術和人才,在與智能汽車有着相似屬性的智能手機行業浸多年,雷軍深諳此道。那么如何快速獲取這兩個“武器”?手握巨額現金的雷軍一點也沒有手軟,其通過持續的投資和高薪實現對技術和人才的快速積累。
小米宣布造車這9個月以來,其招攬人才的加急“告示”基本就沒有停過,崗位則包含了超聲波雷達算法、激光點雲算法、毫米波算法等多個自動駕駛工程師,招聘人數更是以百位起步。去年7月,雷軍親自在微博發布招聘廣告,表示首批將招募500名自動駕駛技術人員。業內人士透露,小米汽車开出的薪資普遍比業內高出20%-30%,同時爲部分崗位慷慨提供期權。
雷軍一出手,攪動了汽車產業的一池春水,汽車圈人才“挖角”大战正式开啓。最新消息顯示,原北汽極狐總裁於立國已加盟小米汽車,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直接向雷軍匯報。而在去年9月,雷軍就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一張核心高管照片,照片中的人多數是小米集團的原班人馬,另外有一位是寶馬旗艦車型的原設計師李田原。
技術方面,雷軍也有自己獨特的資本布局思路。可以看到,從2021年3月官宣造車以來,小米及雷軍的相關投資機構已先後投資數十家汽車產業鏈的企業,涵蓋智能駕駛、芯片、動力電池等領域。如在芯片領域,小米先後投資了雲途半導體、裕太微電子、聚芯微電子、易兆微電子等。電池領域則投資了蜂巢能源、中航鋰電、珠海冠宇等。這基本涵蓋了智能電動車的關鍵技術領域。
國金證券統計顯示,截止到2021年9月底,小米投資布局智能汽車領域企業共有62家,其中智能駕駛布局17家,智能電動布局13家,智能座艙布局6家,其中有22家企業是2021年新增投資。而這些雷軍的資本落子之處,均被認爲可能成爲小米造車的外部“助攻”。
小米造車在2021年一度引發多地政府的招商爭奪战,而最終雷軍選擇落地北京亦莊經开區。根據規劃,小米汽車將在北京經濟技術开發區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工廠累計年產量預計爲30萬輛,其中一、二期產能均爲15萬輛,首車將在此下线並實現量產。
似乎一切都看起來很順利,雷軍在去年10月的投資日上表示,“大家可以放心,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預期!”並預計小米汽車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對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雷軍的入局顯然讓其他參與者感受到了不安與焦慮。因爲對於小米這個“價格屠夫”,其汽車產品殺傷力究竟如何還沒有人能夠確定。在小米宣布造車以後,多家車企高層均表示對其歡迎,但在這背後,他們的警戒线可能已經高高拉起。因爲即便是消費升級,性價比的打法似乎隨時可以重掌魔力,尤其是對於新興的智能汽車而言。
但在這些有序的表象之外,卻很難說雷軍可以高枕無憂。因爲雷軍看中的,也是別人所覬覦的,在這個市場中,新玩家仍在不斷殺入,且產品的推出周期越來越短,小米汽車在2024年才面世能否趕上這一波風口?即便小米說自己不差錢,但前期僅100億元的投資夠开場嗎?前段時間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表示造車門檻已從200億元提高到了400億元,這意味着小米汽車的100億投資將很快見底。這些恐怕都將成爲雷軍在夜深人靜時反復思考的問題。
就在雷軍爲實現自己的汽車夢不斷奔波的時候,投資了哪吒汽車的360創始人周鴻禕在2021年可謂心情大好。當初宣布投資哪吒時,哪吒銷量還未見明顯起色,但2021年哪吒銷量迅速提升,甚至开始步入新造車企業第一陣營。曾表示360不會獨立造車,而與哪吒合作造車的周鴻掉,其投資人的含金量也跟着水漲船高。不過,從資本結構看,360的投資卻顯示遲遲沒有到账,周鴻掉因此還得了個哪吒汽車“精神股東的名號,接下來哪吒實際股權的變更備受關注。
智能電動車賽道誘惑不減,除雷軍之外,更多參與者湧入,如一直執着研究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百度,其CEO李彥宏終於在2021年宣布造車,不過是與吉利一起,他們共同成立了集度汽車。同時,有着天才少年、華爲接班人、百度CTO、小牛電動車創始人等系列名號的李一男,也決定在2021年放手一搏,創立了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並發布品牌“自遊家”。
玩家陸續到位,每一個參與者都希望憑借一己之力撬動智能汽車這塊大蛋糕。但過往的經驗卻表明,並非每個人都會是市場青睞的那個幸運兒。對於跨界造車這件事,“翻車”的案例已有不少,比如一波三折、創始人賈躍亭流落海外的樂視造車,總擺脫不了被質疑“造車圈地”的恆大造車、以及之前投資沒多久便從合衆汽車撤退的華夏幸福等。
如今,新的战局即將开啓,造車“亂世”之中,誰會成爲“英雄”呢?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新汽車人爭鳴 | 小米雷軍:以我爲支點 可以撬動整個汽車業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