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的路线战爭,中美之間的路徑完全不同?
1年前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中國歷史演變的一個客觀現象,爲後世所津津樂道。在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這仿佛也是一個至理名言。在各行各業,我們也看慣了各家企業從自由競爭到發展壯大直至壟斷,再到舊的秩序打破,新的規則建立,完成一個周期循環。

但是,在充電樁市場,這個規律似乎失去了作用。

前段時間,通用汽車、寶馬、本田、現代-起亞、奔馳和斯特蘭蒂斯宣布在北美投資10億美元,成立一家合資充電樁公司,同時支持CCS(北美聯合標准)和特斯拉制定的NACS標准。

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也表示將向對手品牌开放部分充電網絡。在歐美國家,充電樁市場正在表現出“聯合”的趨勢。

而在中國,情況則變得有些不同。蔚來汽車此前發出公告,對新疆部分充電樁進行限制,將其他品牌充電時間調整至11:00-18:00,高峰期僅允許自家車輛充電。

此消息一出,就引發了行業內的熱烈討論。

歐美和中國市場,充電樁市場呈現出“分”與“合”兩種路线齊頭並進,頗有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意思。

雙方的考量點不一樣

說起歐美汽車巨頭聯合建立合資充電公司,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17年,由寶馬、福特、奔馳、大衆、奧迪和保時捷(現代企業後加入進來)合資成立,主要面對的是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IEA統計數據顯示,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由2016年的21.2萬輛增至2022年的260.0萬輛,復合年增長率高達52.44%。截至2022年,歐洲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爲762萬輛。然而,在歐洲的公共樁保有量增速並不明顯,僅從2016年的11.61萬個增加至2022年的47.47萬個,高達16:1的車樁比難以滿足用戶的日常充電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約電動汽車發展。

2022年,美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爲80.7萬輛,保有量也由2016年的57萬輛增至2022年的296萬輛。IEA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公共充電樁數量爲12.8萬個,增長速度遠低於新能源汽車增速,車樁比高達23:1,存在較大的充電樁缺口。

而在中國,國家能源局官網信息顯示,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數量達到520萬台,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達到180萬台,其余均爲私人充電樁。公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爲1310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爲1045萬輛,減去已經擁有私人充電樁的340萬名用戶,還有970萬輛新能源汽車,也就意味着180萬台充電樁要對應這970萬輛新能源汽車,車樁比5.3:1。

也就是說中國的共用充電設施比歐美國家更便捷。但是,這些充電樁分布很不均勻,廣東、江蘇、浙江、上海、湖北、北京、山東、安徽、河南和福建排在前10位的省市,這些省市的面積佔全國的12.3%,佔據了71.4%的充電樁比例。其他省市的充電樁建設則明顯滯後。而新疆一共才7062根公用樁,平均每百平方公裏只有0.4根樁。

所以,蔚來限制自家充電樁給其他品牌使用是有特殊性的。新疆、西藏等西部邊疆建充電樁既沒有補貼,也沒有充電優惠,而且因爲季節的原因,使用頻率偏低。不要說盈利,就連基礎的運營都要比東部地區承擔更大的成本。

特別是對於蔚來這種銷量規模還沒有特別大的新能源品牌,至今還沒有擺脫虧損的命運。而盈利的比亞迪公用充電樁數量不多,快充主要依靠第三方設施。從這一點來看,“爲他人做嫁衣”的蔚來爲了更好地服務自家的用戶,在旅遊旺季限制其他品牌使用自家充電設施,從自身經營來看無可厚非,但從企業形象層面來看,確實被蔚來以外的消費者所詬病。

但不管怎樣,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新能源車充電旺季,會有越來越多的由車企建立的充電樁會有“排它”的行爲,因爲自家用戶服務是排在第一位的。

最終都是爲了銷量

無論是歐美汽車巨頭的聯合,還是蔚來暫時性的限制自家充電樁,背後都是爲了更好地促進銷量增長。

我們從前文可知,歐洲和美國因爲充電樁數量和新能源車數量相差甚大,目前充電樁存在較大需求缺口。

據分析師預測,2023年美國將售出100萬輛新電動汽車,不僅如此,分析師還認爲,新產品會不斷地湧入市場。根據預測,2023年美國會推出33款電動汽車,2024年將推出50多款全新或改款電動車型。

而我們看各家車企發布的的未來幾年電動車規劃,會發現它們的數量野心都不小。比如,通用汽車在宣布將於2025年在北美地區實現電動車業務盈利。其北美地區電動車年產能計劃於2025年突破100萬輛,年營收將達500億美元;福特計劃投資約500億美元,到2026年底將其電動汽車年產量提高到200萬輛;現代汽車的目標是,到2030年每年銷售200萬輛電動汽車,並在同年實現電動汽車利潤率超過10%;此外,大衆集團宣布到2030年,集團旗下品牌的純電動車型將擴展至超過30款,旗下電動汽車份額在歐洲銷量份額提升至70%,在中國和美國銷量份額達到50%;豐田的目標是,到2030年推出30款純電車型,目標銷量350萬輛。

也就是說,未來美國市場的車樁比將會更加驚人。再加上美國不像中國這樣有足夠的執行能力推動公用樁的發展,所以公共充電樁資源更爲稀缺。

這個時候,各家車企自然而然地开始報團取暖,也只有這樣,各家才能維持住未來的局面。

它們不僅要關心自家電動產品能不能賣出去,還得關心賣出去之後的使用問題,這兩者互相影響。

蔚來汽車的限制行爲看起來引發了爭議,被認爲是格局太小,巴拉巴拉一頓吐槽。但從蔚來的體量和自身運營狀況來看,蔚來對充電樁限制與否,實際效果其實就是那么一回事。不排除有蔚來車主在新疆自駕,但實際上能有多少位車主呢?所以限與不限不重要,重要的是蔚來又一次引發了論战,其它品牌的車主叫囂得越厲害,罵得越過癮,蔚來的傳播力度就越廣——蔚來敢爲了自家車主這一片森林得罪整個市場,只有家人才這么做。可以說,蔚來在一片罵聲中贏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蔚來汽車不枉它的互聯網基因,掀起一次次的網絡論战,如同波濤一輪又一輪地拍打巖石,其目的就是爲了引發關注,最終助力銷量。

在這個過程中,蔚來也犯過衆怒,但是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是賺到。

百姓評車

無論是分是合,其實考量的都是利益。哪怕同一個行業產品,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手段也不盡相同。在中國市場,因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程度和特徵與歐美國家有相當大的差異,相關部門的推動力度不可同日而語,車企選擇的市場策略也都不盡相同。

但是,無論中國和美國市場差異再大,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都從自身利益出發而做出的最優解。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充電樁的路线战爭,中美之間的路徑完全不同?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