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壞天氣”不斷來襲,氣候風險管理能做些什么?
1年前

 |俞燕

編 |吳戈


出品 |喻觀財經


兩年前的7月,那場被稱作“千年不遇”的河南特大暴雨,還沒有在人們的記憶中褪色。

兩年後的7月,北京在連日40度高溫後遭遇了一場140年一遇的水災。

在大洋彼岸,森林之國加拿大今年春天以來發生的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逾8萬平方公裏,創有統計記錄以來最高水平。美國夏威夷毛伊島,受颶風“多拉”帶來的強風影響,也燃起了野火,一座百年歷史小鎮被吞噬,數十人傷亡。

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景象,越來越頻繁地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讓人們意識到,這個星球的“健康狀況”日益嚴峻。

MSCI(明晟)的Regional Physical Hazard Metrics顯示,亞太地區所面臨最嚴峻的慢性和急性風險分別是極端高溫和熱帶氣旋。在綠色金融網絡(NGFS)設定的國家自主貢獻(NDC)3C的氣候情景下,到2050年,中國有9%的區級行政區的極端高溫百分位數高於75,另外9%的區級行政區的熱帶氣旋百分位數高於75。

世界經濟論壇近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最嚴重的長期風險,全球必須在未來十年更有效地合作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以避免“生態崩潰”和持續的全球變暖。

安永近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保險業展望報告》亦指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日益頻繁且嚴重的自然災害,是全球保險業正面臨的挑战之一。

極端天氣帶來的氣候變化,不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對經濟和社會生活造成重創。

對於氣候給人們造成的損失,可以從其所投保的保險中得到一定的補償。比如,河南特大暴雨,河南洪災直接財產損失約655億元,保險賠付超百億元,創下我國保險史上單次自然災害賠付最高值。

盡管如此,與高達655億元的直接財產損失相比,保險賠付也只能覆蓋一部分。

有關統計顯示,2022年,自然災害估計造成全球平均313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而這些損失在2022年的全球保險缺口爲58%,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之一。其中,亞太地區的保險缺口高達86%,大幅落後於全球其他地區。

另一方面,出於自身經營風險的考慮,已有一些保險公司對其承保的業務進行了調整。比如,由於野火風險頻發加之通脹攀升,美國州立農業保險(State Farm Insurance)和美國好事達保險公司(Allstate Corp.)已宣布不再接受美國加州居民新的房屋保險申請。

這由此可能帶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保險公司繼續減少保險的供給,那么可能會使當地居民投保不足。在MSCI 的ESG與氣候研究部高級分析師董越看來,此舉可能導致承保策略上的短視。

董越指出,在一些高風險地區,假如索償增長的速度超過保險公司調整保費費率的步伐,可能將造成保險市場的進一步不穩定

由於氣候變化可能會改變財產保險在某些地區盈利吸引力,一些保險公司开始採取措施降低其氣候風險暴露度。比如,有報道稱,法國保險巨頭安盛集團(AXA)正考慮剝離其財產再保險業務。當然,也有一部分風險偏好較高的保險公司,可能希望在滲透率不足的市場發展業務。

在日趨頻發的巨災面前,保險公司如何才能進行風險減量管理?

董越認爲,前瞻性的地區災害風險評估,有助於保險公司制定長遠的承保策略。

據了解,結合MSCI 的Regional Physical Hazard Metrics工具和保險承保數據,可以對受保資產在面臨不同災害和氣候情景下的風險暴露度進行前瞻性評估。其提供關於每一地區所面臨的慢性和急性氣候物理風險的風險程度,以地區災害百分位數(0-100)表示。該百分位數覆蓋超過10萬個橫跨不同行政層級地區,包括國家級(行政地區0)、城市級(行政地區 3)等。

對於受保資產的整個組合,則可以通過保費加權計算組合的總風險暴露度。除了保費數據,也可以採用保額等其他風險指標。而這些分析手段,將有助於保險公司管理其氣候相關的承保風險。

安永報告則認爲,氣候風險既影響到資產也影響到負債,而且很難進行建模,時間跨度也很長。鑑於這樣的復雜性,保險業需要採取大膽、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包括高效的風險資本、風險轉移和風險承保爲一體的战略來分散風險,並擴大保險覆蓋範圍。比如,用巨災債券和天氣保險等創新方式來緩釋巨災風險。

在國際上,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s)已是一種成熟的風險轉移金融工具。2021年9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境內保險公司在香港市場發行巨災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有意愿的境內保險公司在香港市場發行巨災債券用以轉移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事件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巨災風險損失。

隨後不久,中再集團旗下的中再產險在香港發行了我國巨災債券首單。

在保險公司謀求風險減量管理創新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喚醒人們的保險意識。唯有如此,當發生自然災害時的保險缺口才有可能不斷縮小。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當“壞天氣”不斷來襲,氣候風險管理能做些什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