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連漲背後——產油國意愿變遷
1年前

圖文|躺姐

對於商品來說,供需關系是定價的錨點,這句話永遠都是真理。但是,影響油價的因素還有很多,最起碼,從這半年多以來市場的走勢看,有一個因素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產油國的意愿。

現在,產油國的意愿已經從維護石油市場平衡,轉向了更加實際的賺錢。我們認爲,除非發生非常特殊的地緣政治事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油價都會保持在一個相對中高位的水平。

說到這裏,之前就有朋友在後台問過我們,產油國的意愿不就是賺錢么?油價越高,產油國賺得越多,自然也就是對產油國越好,OPEC的成立目的也是爲了擡價。

這種理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片面的,筆者也曾在去年的文章中對OPEC的目標進行過一次梳理。總的來說,產油國的組織目的是把油價的漲跌權力控制在自己的手裏,他們既不希望油價太低,影響自己的收入;也不希望油價太高,這樣會促使消費國去尋找原油的替代品,影響這些國家的長期收入預期。

很長時間以來,市場都是依據這樣的邏輯對OPEC的一系列動作進行預判,但自疫情以來,特別是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產油國之間形成的決定更多是單邊控制——當去年油價飆升至100美元以上時,他們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讓油價下降;當去年末至今年上半年油價逐步下降時,他們卻採取了非常強勢的做法,減產挺價。

01  持續減產只要賺錢

去年9月,在七國集團(G7)連續三天呼籲產油國增產之後,歐佩克並沒有像過去一樣增產,而是決定在10月份進行小幅度的減產。彼時,國際油價在90美元/桶左右,這種完全不考慮市場對價格接受程度、爲了維持收入不變的強勢挺價,在歷史上相當罕見。

更罕見的是,從那時一直到今天,無論油價如何波動,歐佩克的行爲就只有兩種——要么維持產量不變,要么減產。這種行爲邏輯變化的背後,有着一個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作爲歐佩克頭羊的沙特,對待油市控制的態度出現了變化。

今年6月,沙特罕見地在歐佩克集體決定之外,獨立進行減產,目前產量差不多在950萬桶/日,其最終的減產目標則是要降低到900萬桶/日,上次產量這么低還要追溯到2021年上半年。

彼時,全球各個主要經濟體正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疫情封鎖,原油的價格只維持在60美元/桶左右。但2022年促使沙特作出減產的決定的油價水平是多少呢?70美元/桶以上,不僅比2016年高出十幾美元,從絕對值上看也不能算低。

“我不裝了,攤牌了,我就是要賺錢!”什么爲了石油的長遠未來,什么爲了市場的平衡,現在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賺錢。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略帶緊迫的焦慮感,與沙特官方一直以來對外展示的形象有點反差。

歸根結底,沙特需要錢,而且是很多錢。他們的焦慮感來自於石油行業未來巨大的萎縮預期,必須從根上改變沙特對於石油行業的依賴,於是,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投資本國的其他產業。

國有資本向來是最鮮明的風向標。依靠賣原油帶來的豐厚利潤,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向來是全球規模最大最“豪橫”的資本之一。但在過去兩年,PIF爲了完成沙特2030愿景目標,大幅度提高了本土資產比例,從過去24%提升至32%,同時將國際战略資產的份額從20%降至10%。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佐證可以看出沙特對本國投資的旺盛熱情。去年10月份,一個名爲“The Line(线)”的未來城市在沙特境內動工,這個項目預估建築成本將達到1萬億美元(最多的估算);今年1月,沙特能源部長還宣布將斥資約2700億美元,發展本國的新能源行業。

凡此種種,今年以來沙特對於國內投資的節奏明顯加快,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以往爲了國際市場平衡犧牲自己收益的事,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出現了。也是因此,我們需要以新的視角來看待國際油價的波動,或許會跌,但長期在相對高位運行是大概率事件。

02  長期需求預期崩盤

沙特2030愿景出台的時間是2016年,爲何在7年之後突然加速呢?根本原因就是對原油預期的改變。說白了,過去覺得原油需求預期還會持續很長的時間,沙特沒有那么焦慮;現在,原油的中長期需求預期已經被改變,於是他們必須要對原計劃進行調整。

去年9月,沙特的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董事長阿敏·納瑟爾在斯倫貝謝數字論壇上作了一篇主題演講,表達了對能源行業現狀的擔心,呼籲增加對油氣資源的投資,並作出了一旦疫情封鎖全面結束,石油需求就會快速恢復增長的預測。這篇演講還被轉譯成了中文,發表在了阿美亞洲公衆號上,可見其重要性。

然而,全球對疫情的封鎖已然結束了半年多,石油需求卻沒有出現特別明顯的反彈。IEA最新的報告顯示,全球原油需求增量在2023年預計爲220萬桶/日,相較之前下調了20萬桶/日,並且需求的前景將持續萎靡,需求增量或將在2024年降至100萬桶/日。

在整個需求增量中,來自中國的佔比高達70%、印度佔比也將接近20%,換句話說,除了中印兩國之外的全球其他所有國家,對石油的需求增長貢獻微乎其微。這種市場狀態顯然並不健康,當中短期的需求預期下調已經成爲事實,對油價的評估也就有了新的錨點。

受到威脅的不只是中短期,中長期的石油需求預期更是遭遇了嚴重的挑战。由於疫情帶來的封鎖行爲,所有國家都在重新評估自己的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對於某一種或者幾種工業原料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這種邏輯放在能源行業上,就是大幅度增加新能源和電力設備的投資,用電代替石油。

電的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優勢是生產、運輸和消費的全鏈條都可以本地化,特別是在太陽能、風力等清潔發電方式普及之後,理論上所有國家都可以不需要進口能源,只要在國內投資大量的清潔能源設施,就能實現電的自給自足;即便這個理論上的效果很難達成,逐步降低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的依賴還是可以的。

劣勢,自然是由電的不可儲存特性帶來的。不過,隨着儲能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虛擬電廠等新的解決方案出現,電在消費過程中的可預測性和可調控性大大增強,劣勢正在被技術的進步和普及逐漸消解。

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普及正是這個替代過程的標志性事件。以原油生產第一大國中國爲例,根據中汽協的統計,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9.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41.7%,市場佔有率達29%。

要知道,7月是傳統的汽車消費淡季,今年國內整體的汽車消費比較低迷,同期乘用車消費數據是1125.9萬輛,同比僅增長1%。在並不優秀的大勢之下,新能源車還能賣到這個地步,除了產品全方位碾壓油車之外,我們已經想不到什么別的理由。

即便是把視野放到全球,新能源對油車的替代也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根據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的文章,2023年1-6月,剔除普通混動車型後,世界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爲605萬台,同比增長45%,預計全年銷量將超過2000萬台。

衆所周知,交通是原油應用最大的領域,在這兒發生不可逆的能源替代,將會對原油的需求預期造成重大打擊。於是,這就導致在上半年歐佩克持續減產、美國加息節奏和幅度放緩情況下,油價依然處於持續下跌的通道,市場不僅對短期油價需求悲觀,對中長期的原油需求更是提不起信心來。

也是因此,我們建議在觀察目前原油市場的時候,一定不要忽略這個既定的事實:全球石油的需求峰值,將在人類社會持續不斷地電氣化中加速到來。在石油時代的最後階段,那些產油國絕不允許讓低油價重現。

聲明:本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中國海洋石油(HK|00883)$$二倍做多原油ETF-ProShares(AMEX|UCO)$$西方石油(NYSE|OXY)$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油價連漲背後——產油國意愿變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