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出海:黃粱易得,黃金難收
1年前


來源  /   ToB行業頭條  

作者 /   海陽  

“窮則變,變則通”,這個老祖宗“解決困境”的方式,時過千年後仍被沿用,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有近兩年來引人關注的中國SaaS出海浪潮。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SaaS行業市場規模爲322.6億元,預計2023年則將達555.1億元,整體發展增速還算喜人。可問題在於,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SaaS公司超過2000家。

按照2000家的數量計算,2023年平均每家國內SaaS公司營收也僅爲2775.5萬元。

而在目前SaaS公司人均成本在30萬以上,人員規模普遍處於100—500人的前置條件下,這個營收數據並不能幫助諸多SaaS公司完成自我閉環式的驅動發展。

包括安永在之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也曾明確點出國內SaaS公司普遍存在發展自驅力不足的情況:中國企業級SaaS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率在過去三年中確實爲負數,並且有繼續下探的趨勢。

於是,在考慮到短時間內,國內市場份額會處於不充足,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諸多國內SaaS公司爲了發展,紛紛尋求破局思路。

在衆多方向中,以出海做破局之路獲得了一大部分SaaS的簇擁,進而引動了近兩年的中國SaaS出海浪潮……

01

目光所及,似乎遍地黃金

出海之所以會成爲諸多SaaS公司們尋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選擇,其中極爲關鍵的原因之一是發展空間、發展潛力令人期待

具體來看,目前國內SaaS的出海方向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東南亞三大板塊,而這三個地區的SaaS在發展空間、發展潛力的綜合評判上最爲優秀。

例如北美與歐洲地區,很多SaaS公司發現,北美、歐洲對於SaaS產品有頗高的認知與採購意愿,並且具備良好的付費使用習慣,SaaS單品的利潤率也十分誘人,遠高於國內。

這樣的情況,在衆多想做出海的SaaS廠商眼中,似乎意味着在北美、歐洲做SaaS,會有更好的市場發展空間以及市場接受度,不用再花費精力與財力支出做市場教育,便可以打开市場獲得一定收益去帶動發展。

這方面在數據方面也有側面體現。據了解,從收入規模來看,SaaS企業創收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美國、意大利、英國、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家,總體上美國佔據約 65% 的市場份額,中國僅佔到 2%。

至於東南亞地區,雖然據FlashCloud的研究報告預測,2022年,東南亞地區SaaS市場規模僅約37.9億美元,看上去目前的整體發展空間並不大,但關鍵的是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潛力喜人

目前,東南亞地區有超過9500萬家微型和中小型企業,而這些企業的 GDP貢獻達到1萬億-1.5萬億美元,佔整個地區40%左右的GDP貢獻量,在當下數字化理念席卷全球的影響下,它們對於採用SaaS產品,通過工具完成數字化升級保持積極態度,具備極高的市場潛力。

此外,東南亞地區自古與我國有極深的文化交流、接觸,讓其與中國文化相近,從而對中國企業的態度相對开放。

最後,即便是當下SaaS市場規模並不充分的東南亞地區,因爲當地企業的標准化程度依舊好於國內市場,因此在此做標准類Saas產品的利潤率也比國內要好一些。銷售易高級副總裁高建彬就曾表示過,在東南亞,中國軟件產品價格僅爲Oracle、SAP、Salesforce等成熟國際企業的60%—80%,可依舊會高於國內市場的利潤率。

因此,在衆多SaaS出海廠商眼中,東南亞地區同樣值得重點關注,並成爲未來出海的重要選擇方向之一。

除了考慮到海外也有一片能支撐SaaS發展的市場空間與潛力,打動SaaS廠商出海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隨着中國制造、中國文化在全球影響力逐步攀升,中國企業們也逐漸形成極強的國際化業務需求,這讓中國出海本身就已經形成一波浪潮。

SaaS本身就是一種服務,是基於服務客戶企業成功推動自身走向成功的模式,因此當中國企業开始認真准備出海,嘗試在國際化方向邁進時,作爲服務者的SaaS廠商自然也會考慮做出海,保證自身維持持續發展的狀態。

正如近期紛享銷客創始人兼CEO羅旭在近期完成3000萬美元融資之後,曾經就公开表示這筆融資將會有一部分放在自身的國際化布局方面,而之所以有此考慮,羅旭很明確地表示:“中國企業出海催生了極其強烈的國際化業務需求,因爲很多出海的中資企業首先選擇的還是國產的軟件,所以這裏面會對我們產生巨大的機會。”

整體而言,SaaS出海在很多廠商的想法中就是一片金礦,雖然與自己隔着一片海域,讓自己無法立刻踏足於此地感受,但擡頭遠望,卻又肉眼可見。

02

登陸之後,寶地也變成了泥潭

眼見有時也並非爲真,SaaS出海確實具有極高的價值,但問題在於它並非如想象般的易开採。復雜的情景、特定的需求以及考慮到當地的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很多出海SaaS廠商在本以爲登陸寶地的剎那,一瞬間陷入泥潭。

一位在國內已經开始做SaaS出海的負責人講到,“正如各地飲食習慣有不同,海外對於SaaS產品在功能使用上的需求也存在差異。例如在產品的合規性、安全性,海外對此要求有所不同,這是因爲它是基於當地法規和市場特定性形成的,與國內在合規性、安全性的標准上存在差異,這需要付出一定精力做二次調整。”

還有,“海外對於技術專利的保護十分看重,這方面是國內SaaS廠商少有重視的,所以當大家在海外發展時,因爲忽略這方面的問題,很容易受到技術專利的訴訟影響正常經營。

包括,“海外營銷的方式與國內也大有不同,在不了解地域文化、信仰、生活習慣的情況下,單純地組織大規模營銷團隊,依靠銷售人力達成訂單的增長並不可行。原因在於海外的技術術語、接受產品營銷信息的方式與國內有差異,如果不做當地本土化的運營改革,在海外營銷上容易造成雞同鴨講,影響籤單概率。”

最後,“海外產品的同質化也很嚴重,就目前來看,在北美、歐洲、東南亞三個中國SaaS出海重點地域,當地的SaaS服務商數量也極多,不僅如此,像Oracle、SAP、Salesforce這些國際龍頭的SaaS代表也在其列,其競爭激烈程度未必會低於國內,甚至一些地域的競爭強度會比國內還高。在不熟悉當地情況下,只是照搬國內營銷方式,很難有發展可能。”

在他看來,“想必很多人都曾認爲國內SaaS行業發展情況不佳,陷入泥潭無法快速前行的原因,就是國內市場環境的問題,與自身能力並不掛鉤,似乎只要進入相對成熟的海外市場就能起飛。但事實上海外市場也是泥潭,面對市場環境方面等問題上,並不比國內輕松。”

經發局EDB謝偉健就曾對此評價過,SaaS產品的市場適配性是不可忽視的。從市場環境到當地語言,再到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商業流程,都需要SaaS企業有深刻的理解,並相應地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Zoho(卓豪)中國區VP兼SaaS事業部COO夏海峰也說道:“出海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後需要有人、財、物各項條件的支持,做出的產品要適配當地客戶需求與監管要求。”

“比如我們有一款在线財務記账管理軟件Zoho Books,2011年推出,在研發迭代的12年中,推出了14個本地化版本,很大一塊工作任務就是滿足當地市場的會計准則和稅收法規。這款產品在2021年才實現了規模增長,英國增長了34%、中東和非洲地區80%等等,目前位列Zoho收入前5款明星產品之一。”夏海峰說道。

所以回到SaaS發展的角度上,其實無論是本土還是海外,都存在一套SaaS廠商的發展法則,它是由當地的市場情況、地域人文等多方面要求下形成的特定法則,每一個想要在這裏獲得成長機會的SaaS廠商都需要適配這套法則。如果忽視它,橫衝直撞地盲目行動,在哪裏都會陷入泥潭。

03

見問題,不同人選擇了不同路

陷入泥潭的人從來不會等死,要不後退保證生存,要不想辦法前進博一個出路,於是,感受到SaaS出海難題的廠商們逐漸也形成了兩個流派:退回來和向前進。

“現在我已經聽聞一些Saas出海廠商准備減弱在海外布局的力度,雖然並不是完全撤出來,但這也意味着這些人开始放棄將出海定位爲破局的突破口。”

一位關注SaaS的投資人講到:“之所以如此,則是這些SaaS廠商由於看不到海外市場能夠帶來「輕投入、重收獲、快增長」的效果,害怕再支出會影響當下國內市場競爭下的生存基本盤。”

的確,據公开信息統計在2021年前後,我國的SaaS廠商還有4500多家,時至當下數量已經有所下滑,這說明當下國內SaaS廠商已經“淘汰賽”階段,走錯一步、多浪費一分精力與財力在無效果的事情上,都會引發出局的可能。

考慮到當下這種局勢,一些SaaS廠商別說是減弱在海外的布局力度,就算當下真放棄出海業務也是可以理解。

至於選擇向前進的SaaS出海廠商,他們面對困境的方式簡單地用三個字總結:“幹掉它”

例如在產品安全性、合規性、技術專利等方面,這些人开始加強技術研發投入,保證出海版產品向着海外當地產品要求靠齊,並重視專利技術的應用與研發

在營銷方面,它們开始遵從海外喜用“郵件溝通”的習慣、嘗試學習海外最有效果的“內容營銷”方式,通過建設技術交流社區,專業問答社區提升產品的品牌力,同時熟悉海外對某項技術能力的名詞定義與溝通方式,實現海外產品的全方位“本土化運營”等。

不僅如此,考慮到SaaS出海剛剛興起,在海外各地根基尚淺,這些人選擇從基礎、標准化程度極高的工具SaaS入手,並通過與當地運營商、大服務商,以及通過在海外發展不錯的華爲雲、阿裏雲合作,快速在海外建立起一定規模的用戶群體,從而站穩了腳跟。

Zoho(卓豪)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據了解,在本土化運營上,Zoho在全球新建了59個辦事處,配備本地化團隊,解決客戶的緊急需求;

在交付上,Zoho在世界各地有專業的本地化團隊完成交付,比如是國內企業客戶出海,那么會由Zoho中國團隊牽頭了解需求,後續執行交由熟悉本地IT環境的技術團隊來跟進,保障企業的項目完成度和滿意度;

在產品上,海外11000人的研發團隊可以將產品做到开箱即用,並且Zoho在內部提出了一體化解決方案,即基於自身50+款SaaS產品矩陣,通過一個账號就能滿足企業不同環節的數字化需求;

夏海峰講到“在服務出海企業方面,Zoho(卓豪)是基於全球化即本地化的思路來搭建服務體系,正是因爲如此,國內很多廠商普遍面臨海外本地化的難題,並不會對我們產生困擾,這也是我們能在出海方面做出一些不錯成績的重要因素。”

可話說回來,選擇向前一步看似更加果敢,值得尊重。但事實上這些SaaS出海廠商多爲國內各個賽道的SaaS龍頭,相較於國內大多數SaaS企業而言,他們在技術與財力積累上本就豐厚,因此有余力嘗試一下,即便失敗也不會觸及生存的根本。

夏海峰也表示:“從結果來看,SaaS出海市場是確實有前景的,但對於一些廠商來說很難有精力和財力去支撐這種長期布局。”於是,相對輕松的心理、足夠的技術與財力積累也是這些向前一步成功者,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參考者需要重視這些要點。

翻翻滾滾二十余載,中國SaaS能處於向往成功的路上,而出海確實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但並非保證所有人都能成功的確定性方式,所以要問Saas出海是得黃金?或是夢黃粱?只能說黃粱易得,黃金難收,成果爲何,看君自己。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SaaS出海:黃粱易得,黃金難收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