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7家非上市險企不達標
1年前

二季度償付能力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7家非上市險企不達標報告:7家非上市險企不達標



資本充足率是檢驗保險公司償債能力指標及安全系數的重要因素,都是管控風險預警檢測保險行業風險性的重要途徑。


從已有的匯報數據看,華匯人壽、合衆人壽、幸福人壽、長生人壽、渤海人壽、三峽人壽、北大方正這7家險企的資本充足率未達標。


償付能力承壓險企延續

伴隨着各種險企2023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陸續公布,每家險企的資本充足率也會跟着露出水面。要記住,資本充足率是衡量險企風險性抵擋水平的重要因素,若此未達標,很有可能會被採用監管方案。


據了解,2022年全系統就資本充足率相關風險,對險企开展監管談話128次,推送管控風險提示函65家次,下達監管意見書22家次,採用行政監管措施5家次。


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末,現有8家保險中介公司的資本充足率償付能力未達標,分別是華匯人壽、合衆人壽、幸福人壽、長生人壽、渤海人壽、三峽人壽、北大方正人壽。


而目前爲止,已經有62家未上市保險中介公司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從匯報數據看,一共有7家險企的資本充足率未達標,且這7家險企從上一季度末資本充足率也未達標。


依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保險公司需要滿足關鍵償付能力充足率不少於50%,綜合性償付能力充足率不少於100%,風險評級在B級或以上,才歸屬於合格。


“三峽”“北大”被困顯著


從目前已經公布匯報的那7家資本充足率未達標壽險公司來說,僅三峽人壽與北大方正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小於100%,且上一季度風險評級爲D。


據了解,自2017年成立以來,三峽人壽都並未擺脫虧本險境。2017-2022年,三峽人壽總計虧損達5.41億人民幣。2023年上半年度,三峽人壽亦不斷虧本,虧損達0.86億人民幣。或因爲長久的資金緊張,三峽人壽的資產總額亦發生出現縮水,截止到2023年二季末,三峽人壽的資產總額已不夠3億人民幣。


截止到二季末,三峽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75.13%,關鍵償付能力充足率爲70.02%,資本充足率未達標,則意味着其增資擴股刻不容緩。


現階段三峽人壽的6家公司股東中,有3家公司股東所持有的45%股份都處於凍結或者被質押貸款情況,這也許不益於企業增資的實施,其發展方向令人擔憂。


但對於北大方正人壽,在2022年由盈轉虧,淨淨虧損達8億,與此同時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值逐漸下降。截止到2023年二季末,北大方正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39.53%,關鍵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9.77%。


對此,北大方正人壽表示,主要受股東方正集團破產重整,以及與方正集團關聯債權大幅減值的影響。據悉,北大方正人壽已完成股權變更,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以51%的持股比例,成爲其控股股東。


不僅要“輸血”更要會“造血”


其實,自償二代二期規則落地以來,險企爲增強自身償付能力、風險防範能力,都在密集开展資本補充活動。


資本金是保險公司經營的“血液”,因此,不少保險公司面對提升償付能力不達標時,選擇增資、發債來補充資本“彈藥”


  話說回來,在新發展階段,險企要追求“高質量發展”就要處理好業務發展與資本需求之間的關系,僅通過增資“補血”來滿足發展要求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健康的。
長遠發展來看,險企除了要拓展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外,還需要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實現自給自足。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7家非上市險企不達標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