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蒸發17萬億!港股“底”近了么?
1年前

盡管有所反彈,但港股似乎仍未有企穩跡象。

記者統計顯示,2021年5月,港股總市值最高達53.33萬億港元,截至今年7月底,港股總市值已跌至約36萬億港元,兩年多時間蒸發逾17萬億港元。截至8月17日收盤,恆生指數年內跌超7%,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年內跌幅6%。

二級市場的寒意不斷向新股市場傳導,隨着交易量下滑,市場信心不足,新股估值打折,港股上半年IPO集資額跌出了全球前三,排名第六,IPO表現爲有史以來最差。

何種原因導致港股疲軟不堪,又是誰拖累了港股,資金都去了哪裏?

2年蒸發逾17萬億港元

港股最近的一波世紀大牛市應該要從2018年4月份港交所啓動25年來最大上市制度改革开始,當時一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如過江之鯽紛紛回港,資金蜂擁而至南下香江,恆生科技指數在2021年2月站上1萬高點。即使在疫情之下,港股總市值在2021年5月底依然達到峰值53萬億港元(注明:以月度統計爲口徑)。

但隨後,港股市場作爲一個开放的離岸市場,在各種內外因素交織影響下开始了長達2年多的震蕩下調。截至2023年8月17日收盤,恆生指數跌至18326點,自2021年的最高點累計跌幅超40%。恆生科技指數跌至4158.28點,較2021年高點累計下跌超60%。

2021年5月至今,恆生綜合行業分類指數中,跌幅最大的是醫療保健,累計跌幅60.3%,其次爲地產,累計跌幅53.4%,工業累計跌幅50%,信息科技累計跌幅49.9%,必需消費累計跌幅36.3%,可選消費累計跌幅29.2%。

以月度統計口徑爲准,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港股總市值約35.98萬億港元,2年多時間裏蒸發逾17萬億港元。若按行業劃分,自2021年5月底至今年7月底,總市值蒸發最多的爲資訊科技業,累計蒸發達到8.4萬億港元,其次爲地產建築業累計蒸發2.6萬億港元、醫療保健行業累計蒸發2.15萬億港元、金融業累計蒸發1.6萬億港元、非必需性消費行業累計蒸發1萬億港元、工業累計蒸發7610億港元、必需性消費累計蒸發6690億港元,僅有電訊業是唯一上漲行業,行業總市值上漲4161億港元。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港股市場目前的主要推動力爲南下資金,但由於近半年人民幣匯率持續偏弱,從而令南下資金投資港股的力度下滑,港股因而變得毫無動力,成交不斷萎縮。

流動性大幅下滑,投資收益受影響

市場整體成交疲軟,意味着單一股票能獲得的流動性更少。數據顯示,8月15日當日,港股市場高達865只股票全天零成交,無人問津,日成交額10萬港元以下的達到1384只,佔比53%。

較低的成交直接導致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難以體現其基本面。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還要爲維持上市地位付出高額成本。

權衡之下,部分港股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市。比如6月28日,達利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啓動私有化退市,原因在於公司股份一直在相對較低的價格區間交易,成交量有限,不符合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也無法向市場傳達真實價值。2015年上市以來,公司並無通過股權發行籌集任何資金,因此維持上市地位從融資角度而言意義有限,但卻產生維持上市成本。

記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4家港股上市公司刊發私有化退市公告,其中5家已經完成了私有化退市,還有9家正在等待通過私有化程序完成退市。而2022年全年港股私有化退市公司15家。

除此之外,投資港股的基金今年亦表現疲弱,多數出現虧損。滬深港基金是一類能夠借助滬港通和深港通渠道投資部分港股的公募基金。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9只滬深港基金中,年初至今多達117只錄得負回報,佔比56%。其中33只重倉港股的基金年內淨值跌幅超過10%,科技、互聯網、醫藥等方向的基金淨值跌幅普遍達到10%-20%。

不僅如此,恆指表現也拖累了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收益。根據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收入中,香港股票投資虧損48億港元。外匯基金香港股票投資收益已經連續多個季度虧損,2022年上半年虧損85億港元,全年虧損195億港元。

有消息稱,最近數周,港交所與主要銀行在定期會議上重點討論如何刺激港股交投的措施,包括降低股票印花稅,以及改進衍生品的設計等。目前港交所正在研究讓更多場外產品上市,以擴大零售投資者基礎,其中最可行的產品是股票掛鉤投資。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在8月16日的業績會上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並沒有對該消息進行直接否認,而是表示港交所與許多市場參與者保持着良好和密切的關系,“我們的所有努力都是確保從客戶那裏了解到最關鍵的信息,他們關心的問題和領域,什么是對他們最重要的,以及如何增強我們的運營,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市場有更好的表現,我們有幾個咨詢小組,我們一直在尋求增強市場的方法,讓我們的IPO市場做得更好。”

反觀全球核心股票指數,納斯達克年初至今(截至8月15日)累計漲幅31.74%,標普500累計漲幅16.94%,韓國KOSDAQ累計漲幅32.74%,日經225累計漲幅23.58%,台灣中型100指數累計漲幅33.05%。

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股市表現爲何如此疲軟?誰拖累了港股?

誰拖累了港股?“底”近了嗎?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分析師朱超平向記者分析,港股表現落後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導致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信心下降,市場估值受到較大壓力。從政策層面來看,目前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還處於陸續落地的過程,具體政策效果有待確認,尤其地產板塊依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另外,美聯儲加息周期的長度超出預期,年初市場普遍認爲加息周期會在一季度結束,但目前來看仍有可能延續,美國利率上行加大了資金流出港股的壓力。

美聯儲持續加息,推高了全球無風險利率包括香港的港元及美元存款利率。根據DDM模型,無風險利率上升,對股票的估值擠壓便愈大。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記者表示,中美關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金對於港股的配置,部分外資逐利至日本、韓國、印度等其他周邊地區,從而影響港股的流動性及估值。盡管外資可能仍看多中國前景,但他們傾向投資其他地區去間接捕捉中國經濟復蘇的紅利。

從資金流入來看,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了中央結算系統(CCASS)內目標席位持倉比例數據,發現國際中介機構的持股佔比從2020年的41.7%下降至截至今年6月30日的38.1%。來自港股通(南下資金)的持倉市值佔比從2020年的9.6%大幅增加至12.8%,而中資中介持倉市值佔比從2020年的9.6%大幅增加至13.1%。這意味着中資(南下資金+中資中介)承接了部分來自外資的沽壓。

不過,南下資金今年以來的流入速度也明顯減慢,截至目前累計流入1831億港元。“港股通未有在港股下跌之際加速买入,反而風格出現變化,包括主力資金流入電訊及能源等國企,其次就是很多時候都买賣指數ETF做短线炒波段,市場缺乏主线,內資信心不足,純粹高沽低买賺BETA的錢。”顏招駿說。

許繹彬表示,內資減慢流入原因是A股目前缺乏良好的賺錢效應,也就沒有來港股做倉的動力。

朱超平告訴記者,從估值水平看,港股已經處於歷史區間底部,但是缺乏行情的催化劑。近期走勢將更多取決於國內經濟政策的動態。

Wind數據顯示,當前恆生指數市盈率(TTM)僅爲8.57,處於極低值位置。顏招駿稱,港股目前估值偏低,但市場信心疲弱,基本面不支持港股盈利上修,海外資金大舉回流仍然需要等待中國經濟內生動力提升,上行空間打开要取決於政策落地情況,做波段爲主。看多電訊、石油、博彩、餐飲、旅遊等出行鏈、互聯網、電力、工程機械、海外出口股。

持續提升香港市場流動性迫在眉睫

一個股票市場的深度與廣度,通常以其規模、上市公司質量和進行交易的投資者等因素來衡量,流動性則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爲交易活躍的市場可以享受“流動性溢價”,對整個金融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均有益處。

港股市場作爲一個开放的離岸市場,如今正面臨流動性大幅下滑的窘境。今年以來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額甚至不足800億港元,日均成交額在1100億港元。而美股英偉達今年以來的日均成交額150億美元(折合約1162億港元),單只股票日均成交額就已與港股整體成交額不相上下。

直面問題才能有助於解決問題。香港作爲一個高度成熟的市場,盡管過往多年,在IPO集資額方面保持全球領先位置,但單靠提升IPO集資額並不足以提高市場活力,也不能長久持續。一個擁有高流動性的市場,需要提升市場質量,令市場保持公开、透明、有序和可信賴,保障投資者利益。

怎樣確保市場質量,讓本地、內地和國際投資者保持對香港市場的信心,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聲譽,以持續帶動香港經濟發展是當下香港需要面臨的一個長久課題。

目前香港社會各界也在積極關注並爲之做出努力。比如香港證監會過去數年持續打擊“造殼”、唱高散貨活動,努力讓市場向更公平、更透明的方向發展。香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有一項安排與創業板(GEM)改革有關,據悉港交所將很快就此展开公衆咨詢,包括檢討上市制度和第二市場交易機制。港股市場如果要繼續爲企業發揮集資功能,就必須要進行改革,重拾爲優質企業建立初級市場板塊的初衷。

此外,記者獲悉,最近數周,港交所與主要銀行在定期會議上重點討論如何刺激港股交投的措施,包括降低股票印花稅以及改進衍生產品的設計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25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日前正接受公衆咨詢。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呼籲撤銷股票印花稅。

建設高質量的金融市場絕非易事,不可能單靠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措施,而是需要市場上不同人士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保持國際社會對香港市場的認同和信心,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競爭力,才能把握好環球經濟中心不斷東移、國家經濟蓬勃發展所帶來的龐大機遇。

轉載來源:證券時報

$恆生科技指數ETF(SZ159742)$$騰訊控股(HK|00700)$$碧桂園(HK|02007)$

免責聲明:轉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任職機構立場及任何產品的投資策略。本文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您認爲本文對您的知識產權造成了侵害,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收益,基金淨值存在波動風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及《產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時關注本公司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適當性匹配意見並不表明對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爲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本材料中所提及的基金詳情及購买渠道可在管理人官方網站查詢-博時基金-基金產品。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2年蒸發17萬億!港股“底”近了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