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侯書青
近日,KK集團披露的最新財務數據,揭开了這個零售業新星的神祕面紗。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至今已經孵化出多個品牌,在東南亞國家的多個城市也有所布局。
報告顯示,KK集團在2021年與2022年兩年間收入增長陷入瓶頸,雖然公司在2022年實現扭虧,但此前數年間的虧損仍有約75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KK集團實現營收14.46億元,淨利潤爲7765.4萬元,業績初現回暖跡象。
KK集團成立至今,已經收獲了7輪融資,估值達到30億美元。與名創優品相比,KK集團的模式明顯較重,公司的業績面臨着一定的成本壓力。
3年累虧約75億
過去3年間,KK集團歷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6.46億元、35.24億元和35.51億元,受疫情影響,KK集團的業績曾經面臨着瓶頸。此外,在這3年間,KK集團的淨利潤分別爲-20.17億元、-56.81億元和6200萬元。雖然2022年公司成功扭虧,但超過75億元的累計虧損幾乎喫掉了兩年間的全部收入。
2023年第一季度,KK集團營收出現好轉,爲14.46億元,淨利潤爲7765.4萬元。而同期名創優品的營收爲27.724億元,淨利潤爲4.04億元。雖然二者營收規模差異較大,但仍能明顯看出KK集團的盈利能力尚不及後者。
KK集團回應稱,產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對門店的投資過大造成的。過去幾年間,KK集團爲了擴張版圖,新增了不少門店,且由於大部分門店都是自營,導致公司的營銷費用佔比較高。這期間的營銷費用率分別爲24%、31.1%和37%。
加盟店數量上,近3年KK集團下滑明顯,佔比從2020年的76.2%下滑至2022年的16.1%,來自加盟店的收入也從57.2%下降至28.2%。
雖然KK集團在門店上投入較大,但效果卻似乎不及預期,3年間,KK集團的部分品牌門店數量甚至出現了下滑。
KK集團旗下共4個品牌,分別對應不同的方向,面向精致生活潮流零售的KKV,主打潮流玩具的X11、主營潮流美妝的調色師和進口商品集合店KK館。其中KK館的門店數量從2020年的121家縮水至目前的60家左右,調色師三年間關閉了112家店。
KK集團的財報,無疑是目前市場上衆多零售品牌的一個縮影,此外,KK集團也有自己獨特的苦惱。
店均估值約3000萬
KK集團的資本之路走得頗爲順利,公司成立於2015年,在轉年的2016年3月就獲得了深創投的青睞,拿到了15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此後直到2021年,KK集團一直保持着一年一次的融資節奏。相繼吸引了經緯中國、CMC、黑蟻資本等知名機構。
直到2021年7月,KK集團迎來了自己融資之路上的高光時刻。收獲了由京東領投,新天域資本、CMC、中信證券、嘉實基金等多家機構跟投的3億美元战略融資。除了新股東之外,此次融資還能看到幾位老股東的身影。
這是KK集團成立以來收獲的最大一筆融資,折合人民幣20多億元。本次融資完成後,KK集團的估值達到30億美元,約合210億元人民幣。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KK集團共有690家門店,2021年、2022年分別有721家和707家門店。其中包括387家KKV、196家調色師、47家X11和60家KK館。
這意味着,KK集團現存的690家門店的店均估值,高達3043萬元,與喜茶相當。結合目前名創優品的最新估值與門店數量,名創優品的店均估值僅約350萬元。
從目前KK集團的業績來看,由於門店的店租等成本比名創優品高,公司想要讓210億元的估值變得貨真價實,至少還需要將門店數量翻一倍。而眼下的情況是,KK集團的門店數量處於2021年以來的最低點。
這可能會讓KK集團陷入一個怪圈:公司曾經耗費大量成本擴張門店規模,收編加盟商,但一來一去之間,眼下門店數量卻在收縮。若想門店數量繼續增加,錢從哪來?
模式較重
KK集團與名創優品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的模式很重,這主要反映在產品結構和門店結構上。
首先是門店結構,最晚在2020年,KK集團就开始着手降低加盟店在所有門店中的比重。KK集團現有的696家門店中只有95家加盟店,佔比13.65%。而名創優品截止2022年末的5440家門店中,5263家都是加盟店,佔比96.75%。
直營店的優點是便於總部直接管理,但缺點就是成本會更高。2022年全年,名創優品的銷售及分銷开支佔比僅爲16.67%,而KK集團的銷售及分銷开支佔比則高達36.98%。
在KK集團旗下的4大品牌中,KKV是絕對的主力品牌,自2020年以來每年貢獻着營收的半壁江山,2023年第一季度,該品牌的貢獻率甚至接近7成,但同時,KKV的利潤率僅在9%左右,低於名創優品的19%。
這一方面是由於KKV的門店選址,比較偏愛核心商圈、優質樓層,且單店面積偏大。例如位於上海吳江路的KKV門店,佔了兩層樓。而名創優品則喜歡租金較低的負一層,門店面積也有大有小。
其次是門店結構,KK集團所銷售的產品有接近9成都來自第三方品牌,這部分商品的毛利與自有品牌商品的差別較大。2022年,KK集團銷售的第三方品牌毛利率爲36.8%,自有品牌商品的毛利率則爲52.3%。
對KK集團來說,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意味着更高的毛利和更低的運營成本。對於剛剛扭虧不久的KK集團來說,提高盈利能力尤其重要。KK集團選擇以銷售第三方產品爲主的原因是,公司自有門店的毛利率在近三年分別爲48.3%、48.7%、50.2%,加盟門店毛利率爲20.3%、23.4%和21.1%。
這就是擺在KK集團面前的第二個難題,如果選擇更高的毛利,公司就需要更多的直營門店,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更高的運營成本,以及被拖慢的开店速度,而开店速度的背後,是KK集團高達3000萬的單店估值。
而最終的問題則是,憑借着第一季度696家門店和負增長的門店數量,KK集團該怎么與5000多家門店的名創優品在激烈的市場中搶食?(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KK集團發布財務數據 與名創優品競爭孰能勝出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