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完 iPhone 14,蘋果供應鏈10年之爭背後的新出路
2年前

早科技 音頻: 進度條 00:00 09:11 後退15秒 倍速 快進15秒

最近,蘋果iPhone14系列產品量產在即,富士康加大馬力开啓了高薪招聘之路。

7月16日晚間,富士康iDPBG事業群發布消息稱,鄭州廠區自7月17日起,招工獎金最高爲每人1萬元,堪比一线城市的小白領。而深圳龍華廠區蘋果iPhone組裝業務招工獎金提高至6480元,比之前提高逾兩成。

不僅如此,2022年富士康將擴招近50%的應屆畢業大學生,儼然一副准備大幹一場的態勢。

此前,36氪的一篇文章《暑假,大學生湧入富士康流水线》,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富士康提供的工資確實很有競爭力。

2011年8月25日,庫克接任蘋果CEO,並於2012年在中國內地首發第一款蘋果手機——iPhone5。從此,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蓬勃發展,中國第一代蘋果產業鏈公司富士康、立訊精密开始切入蘋果供應鏈,由此也开啓了市值不斷騰飛之路。

然而,隨着智能手機在市場上越來越飽和,蘋果與供應商之間的利益之爭也驅動他們各自尋找新的出路。

蘋果的10年供應鏈話語權之爭

如果說蘋果旗下的產品是它开疆擴土的武器,那么蘋果的供應鏈管理學則是它守護江山的一把利器。

搞生產,得先搞供應鏈。蘋果的喬布斯、庫克,都堪稱供應鏈管理大師。據說,喬布斯對供應鏈的管理靈感最初來自於豐田汽車的及時生產制。

二战之後,爲了修復經濟,日本豐田汽車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用兩招創造出了一個新的工業奇跡。

首先,及時生產制(JIT)。大概意思就是,按照上遊訂單爲主,需求訂單到了才去採購、生產,而非先生產出來,再去賣。體現在整個供應鏈上就是“零庫存”的概念。

其次,看板系統。看板系統是配合及時生產制而生的。一旦主生產計劃確定以後,就會向各個生產車間下達生產指令。

根據《庫克傳》記載,爲了讓這套理論適用於蘋果,喬布斯先大幅精簡蘋果的產品矩陣,再由庫克操刀,優化其中的零部件。最後通過削減供應商,把少批訂單匯集成大數量的訂單,增加在供應商端的話語權,同時降低供應鏈的成本。

圖片來源:Case Study Inc

蘋果的極大掌控權來自於其產品力和供應鏈的把控。

歸根結底,蘋果的產品屬於一類消費品。對於消費品而言,品牌即產品。而只要提起智能手機,就會想到蘋果。

盡管前兩年,蘋果在全球銷冠的位置上偶有波動,不過iOS系統本身的流暢性以及對硬件性能的壓榨構成了強有力的護城河。以至於蘋果可以拿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60%-80%的利潤,保持業內最高水平。因此,盡管每次蘋果的新品創新不大,但也不影響消費者一邊吐槽,一邊下單。

根據Canalys發布的2022年Q2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報告,整體上看,雖然全球出貨量在下降,但是蘋果卻沒有受到影響,份額還上漲了不少。

在剛剛過去的618活動中,iPhone13全程坐穩銷量冠軍寶座,可見,江湖地位依然穩固。

這也就造成,盡管蘋果對供應鏈企業十分挑剔,但很多企業依然以爲蘋果代工爲榮。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2016-2020年(不包括2019年)蘋果公布的前200名核心供應商,中國企業分別爲73家、85家、86家、96家。愿意爲蘋果代工的企業有增無減。

首先,iPhone的不斷迭代讓這些代工廠有了穩定的來源。並且,相比給國產手機供應商提供代工,爲蘋果做代工依然挺賺錢。

其次,進入果鏈鍛煉一番,能爲自己打开更多的市場。

歐菲光來說,蘋果僅爲歐菲光帶來四成收入卻貢獻九成利潤,而國產手機爲它帶來六成收入卻只有微利乃至虧損。

爲了保證產品的質量,蘋果在供應鏈的管控上嚴之又嚴。

一部手機的零件多達200多個,一個細節稍有不慎,就會影響終端用戶的體驗。因此,蘋果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尋找優秀供應商且對他們進行強有力的管控。

據測算,對於單價百美元的硬件設備而言,其背後大概有700-800家供應商,而蘋果核心供應商的數量大約200家。

成爲果鏈上的一員雖然值得驕傲,但在蘋果極其嚴苛的要求下,果鏈公司不得不通過極大研發投入來提升自己的良品率。畢竟,蘋果也不會僅僅盯着某一家供應商,如果不達標,可以說踢就踢。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近年來,爲了分散供應鏈風險,蘋果一直不希望依賴特定零組件供應商,而是積極採用多供應商策略,比如面板、存儲芯片等都是由多家供應商供應。如此一來,不僅可分散供應鏈風險,也可讓供應商之間相互競爭、相互牽制,有利於降低成本。

根據蘋果2022年披露的供應商報告,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75家供應商承諾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生產蘋果的產品,包括中國的50家供應商。新的挑战又將到來。

在蘋果強話語權的模式下,有些企業开始主動或被動地逃離果鏈。央視也提醒國內廠商,要小心“蘋果依賴症”。

近日蘋果的代工廠仁寶電腦宣布退出蘋果供應鏈,以後不再承接蘋果公司Apple Watch和iPad等產品的代工訂單,原因是作爲蘋果供應鏈,仁寶的成長性與利潤均有限,國內供應鏈企業已經不再對蘋果抱有任何幻想。

此前,由於被美國劃入實體清單,市場陸續有消息稱,歐菲光被蘋果移出相機模塊供應鏈,結果造成其淨利潤大跌90%。

蘋果及其產業鏈企業,各自尋找出路

再好的產品,也有周期,尤其對於不斷推陳出新的電子消費領域。當需求已經飽和,問題已經不再是我需不需要,而是我要不要換。

對於以iPhone爲代表的智能手機市場而言,早在2016年滲透率就已見頂。從此,市場就是存量競爭者的遊戲。

另外,從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高端智能手機市場(400美元或以上)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4%,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相比之下,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整體銷售額增長7%,明顯低於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速度。

消費者角度,用戶的換機時間越拉越長,最早手機更換周期大概16-18個月,之後是20-24個月,最近是36個月。不久前,#年輕人爲什么換不動手機了#的話題一度衝上微博熱搜。

對於蘋果而言,也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线。

最近兩年,庫克在接受媒體採訪中,時不時透露出蘋果的轉型方向。概括起來,蘋果正在專注於三個新的方向: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自動化,自動化指的是未來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蘋果汽車。

從最初靠蘋果起家到如今在市場上立定腳跟,果鏈裏的公司也在試圖突圍,智能汽車(如富士康、立訊精密、領益智造)、VR / AR(如歌爾股份)、智能家居等領域都成了他們探索的新賽道。

比如,歌爾股份從2012年开始就已經布局VR;立訊精密則在2014年切入可穿戴設備領域,今年2月份還發布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35億元,其中35億元將投向智能可穿戴設備生產項目。

民生證券通信、元宇宙首席分析師馬天詣表示,無論是作爲元宇宙的一個入口或終端,還是從AR/VR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智能穿戴設備都是比較容易使用的,但是目前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不旺的情況會對智能穿戴設備的需求產生一些影響。

很多概念充滿了想象,很多科技理念也誠需市場的驗證。不論如何,蘋果及其供應商們,將在市場的變革中不斷探索自己的未來之路。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合作完 iPhone 14,蘋果供應鏈10年之爭背後的新出路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