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記者 | 何豔
2022年开年,港股互聯網標的繼續震蕩,不過,相較2021年這些公司集體下跌的態勢,新的一年,這種跌勢似乎更爲平和。尤其是近期全球股市大幅下跌背景下,港股互聯網表現相對可圈可點。截至1月28日,港股兩大龍頭騰訊、阿裏市盈率分別爲19倍、16倍,其他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如京東則爲27倍。相比之下,美股市值排名前4位科技巨頭的估值則相對較高,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的PE估值分別達到26倍、31倍、24倍、54倍。
在2021年股價持續下行,估值下探過程中,港股相關互聯網公司進行了大手筆股份回購,而當年港股整體回購也創下自2002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新高。這一回購趨勢延續至2022年,如騰訊、小米等公司繼續進行回購。同時,港股的估值優勢,也對國際資金構成吸引力。投資人認爲,布局互聯網公司的良機是否來臨尚不好判斷,但也不會喫虧,優質龍頭抗風險能力會更強。
資金連續兩個月流入港股
新發公募產品提高港股配置上限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建立健全平台經濟治理體系,構建有活力、有創新力的制度環境,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意見》發布後,1月20日,港股相關平台經濟公司表現活躍,美團當天收漲11%,快手、京東等漲超6%,阿裏漲超5%。該政策引發不少投資者高度關注,甚至被視爲政策底的信號。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記者表示,這一政策的出台,預示着2021年高壓監管態勢暫時告一段落。可以說,2021年的主題是反壟斷反資本無序化,2022年的主題則是回到了持續發展上。這是一套連續動作,並非政策轉向,《意見》正文依然延續反壟斷的基調,涉及到“規範”的文本篇幅遠大於“發展”,因此政策底仍然不明朗,但短期是個利好。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資本金融系教授胡繼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國家對平台經濟的發展寄予厚望,當然也要進行規範。平台經濟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已經進入發展與規範並重的時代。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可以借鑑歐盟對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處罰的影響,歐洲國家並未就此禁止這些平台經濟的發展。對比來看,2018年,歐盟就出台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同時2018 年,《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开始實施,而我們此次發改委等多部門印發的《意見》,當然也是希望這些企業能實現更好的發展。我個人認爲,這對平台企業也是個謹慎利好。
事實上,政策風險也是2021年港股相關互聯網公司股價持續走低的主要因素。當年,這些公司悉數下跌,可謂經歷了一輪“滑鐵盧”。兩大科技巨頭阿裏股價大跌48.88%,幾近腰斬,騰訊下跌18.79%,除此以外,小米、百度均跌超40%。
在股價一路下行過程中,這些公司2021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PE估值也處於相對低位。騰訊估值在19倍附近,阿裏則爲17倍,京東爲27倍,小米爲15倍。港股的估值優勢,對全球資金構成一定吸引力。據中金公司數據,2021年港股吸引了超過630億美元的海外ETF和主動型基金流入,幾乎是2020年流入規模的3倍。
而從近期資金流向來看,南下資金已連續兩個月持續淨流入港股市場。據方正證券統計,2021年以來新發行的公募基金產品,絕大多數都提高了港股資產配置比例的上限,“港股通標的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該基金股票資產的 50%”成爲了很多主動管理基金產品的標配選擇。
產業資本回購創歷史新高
小米成爲港股市場的“回購王”
除了外部資金的青睞,港股還持續獲得產業資本的加持,這主要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上。Wind數據顯示,2021年港股超過有190家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累計回購金額超過380億港元,創下2002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其中,下半年有超過140家公司回購,回購金額超過200億港元,創下半年度新高。
數據顯示,2021年,小米成爲港股市場的“回購王”。Wind顯示,自2021年3月31日开啓股份回購,當年小米累計回購次數超過50次,回購股份數約3.42億股。港股龍頭騰訊自2021年8月开始,也开啓回購股份之路,當年累計回購次數達到25次,回購股份數約558萬股,耗資近30億港元。
這一趨勢延續至2022年,以騰訊爲例,新年以來,截至1月20日,公司已开展11起股份回購,回購次數已接近2021年的一半。截至1月20日,騰訊回購股份數則已達到483萬股,耗資近22億港元。2022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騰訊的回購股份數及耗資金額已接近2021年全年,公司股份回購力度進一步加大。其他科技公司,如小米也還在持續回購。2022年,小米回購股份數高達1429.5萬股,耗資金額超2.6億港元。
歷史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港股經歷過5輪公司回購潮,均在熊市中發生,分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2014年1月至6月、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2018年2月至10月。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在財報中表示,恆生指數價格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走勢,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着階段性底部,並且後續均伴隨着一波上漲行情。“以史爲鑑,回購潮可能是未來股價上漲的先行信號”。
不過,即便如此,市場仍對港股相關科技公司持續走強抱有猶疑態度。比如,在1月20日港股相關科技互聯網公司大漲的基礎上,它們並未能持續走高,此後一個交易日則集體“歇菜”。1月21日开盤,騰訊、阿裏等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美聯儲加息會衝擊港股
但決定作用仍在中國經濟自身
有投資者直言,“互聯網大廠的風險完全釋放還需靜候美聯儲加息”。張孝榮也表示,“美聯儲加息會對港股市場造成一定衝擊,港股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是今年會有較多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需要增加穩定性。相應的,人民幣也在增加流動性,國內資本也會趁低吸納,以期鞏固港股市場。”
高毅資產合夥人、首席投資官鄧曉峰近期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港股仍然要消化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資金面的不利影響。港股也會受到國際流動性的影響,2022年海外收緊流動性和美國加息之後,港股會受到負面衝擊;但對港股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中國本身經濟的基本面及中國產業的發展。”
機會更多集中於優質龍頭
“硬科技”或是轉型方向
當下的互聯網科技行業尚處於迷霧中,在機遇與風險並存的當下,如何开展下一步投資決策備受矚目。鄧曉峰表示,“對於互聯網行業的看法,可以舉一個簡單的類比——白酒行業。2012年受到‘八項規定’和‘塑化劑’事件的影響,白酒行業持續調整,是2013年全市場回調最多的行業。雖然之後白酒行業的復蘇是從2016年左右开始,但是不妨礙白酒這樣的好生意提供了長期高回報的投資機會。”
他進一步認爲,“這一次互聯網行業的機會,可能不會像歷史上白酒行業一樣,留給投資人那么長的時間窗口。不過我們也要做好心理准備,這次時間可能也會拉的很長。總體來看,展望2022年,互聯網至少是一個下行風險很小的行業,當然它上行的空間和時間目前還處在不確定的狀態。”
與此同時,在政策風險不斷的背景下,這些互聯網科技巨頭如何尋求新的發展方向也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對此,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向記者提供了他的觀點,他表示,騰訊具有战略標志意義的將持有的京東股票以紅利形式分給股東的“減持式”分紅,其實是互聯網巨頭採取战略收縮的一個重大“信號”。未來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裏,應該都將會更加聚焦主業,其在國內的“生態擴張”也將告一段落,巨頭之間的“生態战爭”將會逐步走向休战言和,取而代之的是,平台生態壁壘有望逐步破除,生態互通和融合或成大趨勢。
況玉清表示,“一個懸念是:如果不能繼續大搞生態擴張了,那么手握數千億現金的‘騰訊阿裏們’手裏的巨額資金該怎么辦?我們判斷,更大的可能是:在‘反無序擴張’和反壟斷這樣的‘雙反’監管局面下,未來至少萬億級的巨額的互聯網資本將可能會被逼向真正具有战略價值的半導體、新材料等‘反卡脖子’和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這樣的前沿‘硬科技’領域——這才是監管機構希望看到的結果,也將是未來着手引導的方向。”
(文中提及個股僅爲舉例分析,不做买賣建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回購記錄已創歷史新高,當下的互聯網龍頭是2013年的茅台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