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米發布一台人型仿生機器人,反響不好。大家覺得小米搶在馬斯克前面推出人形機器人是好事,但是這個品質多少拿捏一下,“鐵大”連走路都走不利索,甚至不如本田機器人和波士頓機器人10年前的流暢度和智能水平。
可能等特斯拉機器人發布之後,小米都不好意思發布了,所以搶先首發。這也是小米一貫的策略,經常要搶在友商前面發布產品,雖然可以營銷“首發”的概念,但另一方面也顯得不那么自信。
類似蘋果就正好喜歡反着來,一些新品經常要搞很久,類似一直傳的VRAR產品已經數次跳票,蘋果汽車更是杳無音訊,不管外面競爭已經多么激烈,“你們盡管打,着急一下算我輸。”
蘋果雖然慢,但是蘋果的產品出來總是一錘定音,引領市場,比如AirPods。
所以即使小米現在已經是全球500強的企業,對於小米的爭論始終很多。
喜歡的人很喜歡,認爲小米的產品性價比高,“1999交個朋友”,不割韭菜,造福群衆。
不喜歡的人覺得小米沒有自己的東西,根本毫無創新,品質還一般,就是一個投機分子,誰領先就學誰,別人做啥它做啥。
高端手機市場沒有了完全體的華爲,小米依舊把握不住,份額居然流回給了蘋果,又給了米黑更多的話柄。
發展到現在,小米似乎遇到了瓶頸,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小米?它爲什么能起來?又要如何更進一步?
順勢而爲的小米
當互聯網大佬基本都退居幕後,明面上還奮鬥在一线的,可能就剩勞模雷軍了。
8月11日,雷軍的演講《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似乎在給自己打氣,因爲辛苦多年的小米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根據小米今年的中報,2022年上半年,小米集團收入1435億元,同比下降12.8%;經調整利潤49.4億元,同比減少60%。
其中,二季度公司收入爲702億元,同比下降20%。經調整利潤20.8億元,同比下降67%,淨利率跌至2.97%。作爲主要業務的智能手機板塊量價齊跌。財報顯示,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由2021年同期的591億元,減少至423億元,降幅28.5%;手機出貨量由5290萬台下降至3910萬台,同比下滑26.09%。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爲1081.7元,較上年同期的1116.7元有所下降。
當然,表現不好,以小米現在的營收規模,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和通脹高企的影響。
搶不動高端市場,加上2季度登頂的榮耀手機的蠶食,小米手機發展基本也就接近天花板了,最多海外一些新地區提供一點增量,難以抵抗周期的下行。切入新能源汽車,本來是打算成爲小米新的成長曲线,現在來看或許是小米進一步發展的救命稻草。與智能手機不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正處於爆發的階段,雷軍希望新的風口能把現在的小米再吹起來。
手機領域發展到現在也很難玩出什么花來了,相比繼續花大代價死磕高端死磕技術死磕創新,造車現在說不定是更容易的選擇,畢竟前者需要時間。
小米總是喜歡選擇比較容易的路,可能是創始人雷軍一开始種下的基因。
40歲前的雷軍雖然早已財富自由,但雷軍覺得自己好難,爲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卻沒什么成就,比他年輕的那些後輩好像輕輕松松就有大成就。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總結,2009年,雷軍40歲生日,把自己多年互聯網創業經歷匯總,最終得出對成功最大的感悟就是要順勢而爲。當時雷軍看好移動互聯網,加上國內山寨機橫行,市場上缺少一個高性價比的品牌。
於是順應風口成立小米,做智能手機,押注移動互聯網時代。
很巧的是,小米成立的2010年後來被稱爲移動互聯網元年。當然,並不是因爲小米,而是因爲iPhone4的誕生。
後來雷軍還創立了一個投資公司叫做順爲資本,可以說順勢而爲已經成爲雷軍人生框架的主要基石之一。
雷軍說“人是不能推着石頭往山上走的,這樣會很累,而且會被山上隨時滾落的石頭給打下去。我們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頂,然後再隨便踢塊石頭下去。”
所以看小米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確實更像是個跟隨者。長期以來,它缺乏手機領域的核心創新,選擇跟隨時代的發展,把世界領先的技術進行整合,“誰厲害我跟誰玩”,抱着高通大腿。“誰厲害我學誰”,跟着出了無线耳機、手表、機器狗、機器人等等。
不過齊白石說過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小米之所以能成,有它獨特的成功的地方。
小米雖然在硬科技方面的創新比較少,但是模式上的創新,成爲不少企業的學習模板。
小米在發手機之前,先是靠MIUI圈粉。小米根據中國人習慣,將安卓原生系統進行了深度本地化,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MIUI开發時有意引入第三方民間團隊合作。發布後,小米會隨時響應尖端用戶在小米論壇上的反饋,將最有發展前景的功能集成進正式版,再每周發布新版本的MIUl。小米由此積累了大量的論壇粉絲,誕生了最早的一批忠實粉絲——“米粉”。
MIUI的战略先行,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有粉絲就有需求,僅對安卓進行深度優化,從難度和資金投入上來說都很劃算,並給小米手機問世做鋪墊,降低風險。小米手機借此以銷定產,展开飢餓營銷。並在社群、微博讓用戶參與到營銷中來,層出不窮的互聯網營銷手法,裂變开來,取代了傳統商業廣告。在當時低成本又高效,大放異彩。還創造了“參與感、手機控、F碼、米粉節”等互聯網 熱詞,引領營銷新潮流。
小米也摒棄舊线下經銷模式,直接官網直銷加物流配送。營銷和渠道省下大量的成本,小米定位高配低價,一套組合拳打響成本領先战略,也爲小米打出一席之地。
小米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不僅在中國,小米手機在歐洲、拉美、東南亞、中東、非洲也是屢試不爽。
根據Canalys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歐洲地區市佔率爲21.7%,排名第二。在中東地區市佔率爲15.8%,排名第二。在拉美、東南亞及非洲市場均排名第三,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6.6%、16.3%、7.4%。在印度地區連續第19個季度保持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
創新之战還是格局之爭?
雖然物美價廉的東西永遠有市場,但是模式創新的護城河並不深,起來快但能走多遠說不好。現在榮耀、vivo、oppo、也都是低中高端全部發力,小米手機性價比的優勢地位也顯得不是那么穩固了。
加上高端翻車,小米確實有點難受。
手機發展到這個階段,模式上已經沒什么好創新了,比的都是真刀真槍,核心專利。
雷軍當然也知道這點,只是真正的創新着實太難了。
在2020年德國專利信息分析組織IPlytics發布的一份報告表明中,三星、LG和諾基亞申請的專利品質比較高,專利成功率分別爲72.97%、64.86%、62.38%,而中國最高的是華爲,專利成功率爲46.97%,小米則只有13.2%,且大多都是外觀設計專利。
小米在2021年就宣稱5年投入1000億去做研發,但是從高端機表現還是公司股價都說明,無論是用戶還是資本市場似乎都不太买账。
這是爲什么呢?
投入歸投入,能不能做出成果那是另外一回事。
創始人的氣質多少影響着企業,雷軍並不是沒有創新思維,他擅長的是應用創新,擅長利用現有資源,去玩出花樣,快速打开一片天地。
雷軍對世界的變化的敏感度很高,他在2000年做了國內最早的精選電商平台卓越網,但是沒撐到互聯網泡沫破裂後的新一輪景氣,2004年9月。無奈之下,作價7500萬美元,把卓越網賣給了亞馬遜。如果撐過去了,或許現在的電商有卓越網的一席之地。
除了是最早的精選電商,卓越網還是最早推動自建物流和貨到付款的電商公司,當時在京滬等主要城市能做到4小時到貨,貨到付款。
在2006年的時候,雷軍就預感手機上網將會是趨勢,當他看到UC瀏覽器,能把一兩百K的圖片壓縮成10K,便果斷投資了UC,並且親自擔任董事長。
2010年不僅做小米,還推出了米聊,比微信還早的移動社交軟件,甚至能從微信看到一些米聊的影子。
雷軍確實懂得看趨勢,除了學習海外的領先經驗以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實踐,帶入到過往的創業經歷中,當然也包括小米。
這種“順勢而爲”的思路幫助小米快速發展,但似乎也把小米困住了。
一旦習慣因此成功,當不得不踏實地一點一點做產品,推進技術水平,就會很難受,正如雷軍以前說的推石頭上山的感覺。就好像人一旦經歷過賺快錢,就很難老老實實上班了,一旦賺過快錢,也很難去慢慢搞價值投資,一樣的道理。
很少人愿意去做最早的創新者,因爲可能面對的數年甚至十數年進展緩慢。第一代的創新者大多都倒在沙灘上,後面一代又一代的跟隨者才將它發揚光大。
蘋果也經歷過“學習”的階段,只是當時喬布斯的格局更大,想改變世界,想做出極致的藝術品。東西到他手上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蘋果的電腦早期的圖形界面是抄襲施樂公司,一度被形容爲工業史上最嚴重的搶劫行爲之一。此外蘋果產品的設計很多又來源於博朗。
面對外界“剽竊”的指責,喬布斯會驕傲地承認這一點。喬布斯曾說過這樣一條經典言論,畢加索曾說過“好的藝術家抄襲創意,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感”。
不過我們不討論道德層面的東西,只說小米和蘋果的區別可能就在於底層思路的不同,其實也就是格局的不同。
蘋果:我要改變世界,我就是潮流
小米:我要順應時代發展
雖然喬布斯不在了,蘋果的創新力不如過去,但是蘋果對自己這種格局的要求依舊在。類似華爲也是站在了超越時代的格局上,才能在各個領域都爆發了驚人的競爭力。
小米不應再順勢而爲了
雷軍曾經在知乎上關注過一個話題。“同樣是國產手機,爲什么華爲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小米卻不是民族驕傲?”雖然不久又取消關注了該問題,並且不承認账號是自己操作的。
盲猜雷軍多少是憋着一股勁的,誰不希望自己的企業受人尊敬。
小米作爲一個企業來說,確實是挺成功了。
不可否認世界需要一些真正的开創者,但同時也需要創新的推廣者和應用者。無論是產品、服務、還是情感, 最終你能給到比原市場更好的體驗,那么你就有機會勝出。
小米還是給社會真實地創造了價值,消滅了亂七八糟的山寨手機市場,給用戶提供了不少物美價廉的好物,所以它跑出來了。
過去小米其實做的是一個價格革命, 微創新後發制人比較穩妥,沒有資本去做大型的創新。但是現在作爲世界500強的小米,想要的肯定更多。
難道繼續做一個“還不錯”的產品?或者只是換一個成長賽道,再搞一把模式創新?
是不是能更進一步?
華爲之所以受到敬重,是因爲它在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在美國各種使絆子的情況下進行了技術突破,逼得美國以一個國家的身份下場打擊一個企業。
小米發展至今移動互聯網的大風口都踩得差不多了,需要去做過去認爲是推石頭很累的事情。
不能再順勢而爲的小米,需要逆行而上。
過去之所以可以順勢而爲,是因爲大家在一個道上,大石頭有人推了,可以在後面偷偷懶。現在賽道走入尾聲,且不讓在同一條道上,跑在前面的如果扛不住,會有人取而代之。
小米近一年有3個flag表達自己的雄心:1、三年實現手機銷量全球第一;2、產品和體驗全面對標蘋果,三年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top1;3、5年投入1000億進行研發。
小米的flag在網上被各種吐槽,他們的要求只是讓小米先把手機品控做好。
從思路上看,小米依舊在“順勢而爲”的框架裏。如果小米的投入只是爲了追趕,那可能還是原來那個跟隨者小米。夢想和使命加身,才能有开創者小米。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小米的緊箍咒:順勢而爲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