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還要硬扛幾年?
1年前

斑馬消費 任建新

小米的最新業績,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2022年Q3,小米集團-W(01810.HK)收入704.74億元,同比下降9.7%,淨虧損-14.74億元,而上年同期爲盈利7.89億元。

其他互聯網科技巨頭,多是增速下降,部分甚至已經开始進入復蘇節奏。但是,小米不僅營收淨利雙降,還陷入了虧損。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合計2139.97億元,同比下降11.8%,淨虧損6.39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高達168.41億元。

照此趨勢,小米集團2022年大概率錄得虧損,打破連續4年的高盈利紀錄。

 

公司營收淨利雙降的首要原因爲,智能手機銷量下滑。

前兩年,華爲蟄伏,小米順利接下了部分市場,出貨量和市場份額不斷增長。2021年,公司智能手機出貨量1.903億台,同比增長30.0%,市場佔有率14.1%,排名全球第三,並成爲全球智能手機五強中的出貨量增速第一的廠商。“華爲跌倒,小米喫飽”。

不過,這波“紅利”沒有持續太久,便遇上了消費電子行業整體性的下滑,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進入收縮區間。

小米的高增長未能延續,轉折發生在2021年Q3。該季度,公司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4390萬台,增速從上季度的86.8%暴降至-5.8%,市場佔有率從上季度的16.7%下降至13.5%,全球排名從第二跌至第三。

2022年1-9月,公司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合計1.178億台,比上年同期少賣了2840萬台,同比下降19.4%。

盡管小米手機近年高端化表現較爲出色,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ASP)不斷提高,無奈整體銷量不佳,難以逆轉下滑趨勢。

小米等品牌的手機賣不動,表面原因是宏觀因素引發的消費市場疲軟,手機作爲消費電子主力品類,必然受到衝擊。

根本原因,還是消費電子產業進入逆周期,創新空間被大幅壓縮後,影響了消費者的換機熱情。當Apple、華爲的高端新品也被認爲缺乏創新的時候,跟隨者小米們做出真正“顛覆性”產品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春江水冷鴨先知。公司感受到了這個趨勢,計劃切換賽道了。2021年3月,小米集團宣布造車,計劃2024年量產。

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小米便會向市場“放料”,披露造車進展。今年8月披露半年業績前,特意在發布會上展示了自動駕駛系統和仿生機器人。

最近的幾個季度,公司都會在財報中披露智能電動汽車的投入等情況,今年Q1-Q3相關費用投入分別爲4.25億元、6.11億元、8.29億元。

實際上,縱觀雷軍的一生,就是在不斷順應周期、切換賽道、追逐風口的過程。

雷軍在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求學期間便开始創業,先後寫過加密軟件、殺毒軟件、財務軟件等。然而,這些項目都談不上成功,直到1992年他加入金山。

1989年,“中國第一程序員”求伯君發布了WPS1.0,初創企業金山在中國接入互聯網之前便站穩了腳跟。隨後,《劍俠情緣》、《金山詞霸》、《金山毒霸》接連上线,讓公司走出了一條多元化崛起之路。

在金山,雷軍從一名程序員,短短6年時間便晉升爲首席執行官。此後,公司迎來黃金發展期,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金山軟件雖然是求伯君創立的,後來雷軍卻成了掌舵人。

之後,雷軍淡出金山,2010年創立小米。

爲什么?工具類軟件的增長空間和盈利模式,已經支撐不了金山的高速發展,公司即將進入穩定周期。雖然金山軟件後來孵化出了金山辦公、金山雲、獵豹移動,但多年來能夠穩定增長和盈利的,幾乎只有最早的核心業務——金山辦公WPS。

雷軍在激蕩互聯網的迷霧之中,看到了消費電子產業的風口,投身其中。

在雷軍的規劃中,小米以“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法則,在手機行業異軍突起,躋身第一梯隊華米OV,逐步取代上一代的中華酷聯,進入全球主流手機大廠行列。

而且,小米還將自己最擅長的“互聯網思維”,以小米生態鏈的操盤模式,從手機復制到其他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環、掃地機器人、電動滑板車甚至是水壺、插线板等產品,席卷各個細分行業。提高了用戶價值,擴充了粉絲規模,增強了生態粘性,形成了小米集團“手機 AIoT”的核心战略。

然而,核心智能手機業務不穩,IoT板塊亦進入增長瓶頸,加上硬件銷售附帶的互聯網業務,一損俱損,都進入收入緩降、盈利能力下滑的階段。

小米集團的衰退,甚至影響到了生態鏈企業的業績表現。九號公司、趣睡科技等公司業績下滑,幾乎都是因爲小米“砍單”。這導致的結果是,生態鏈企業爭相獨立,小米生態鏈進入分崩離析的節奏。

金山之後,雷軍的第二風口小米,也進入尾聲,他還能第三次擁抱到這種量級的市場機遇嗎?

小米造車,能不能成功?現在討論這個問題屬實有點早了。但是,從當下的草蛇灰线中,總能看到一些大趨勢。

前幾年高舉高打的造車新勢力們,全面被動,一不小心就真成了傳統汽車廠商新能源化、智能化的“磨刀石”。後者擁有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產業積累,一旦發動,勢能猛不可擋。

從現在披露的信息來看,小米所處的造車方向,大概率緊跟特斯拉和百度。但是,它們一個已經成長爲全球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汽車大廠,另一個在進度上已經遠超小米多年,車型已發布,計劃2023年交付。

不管小米汽車還要等多久,低配版的特斯拉,或者將來的百度汽車,可能就是它的天花板。

小米們經常強調手機產業與汽車產業的相似性,彰顯自己的產業基礎。如果精密制造可以在品類上隨意切換,最有優勢做智能新能源汽車的不應該是富士康嗎?

第一次創業時,雷軍還沒有大學畢業,20歲出頭的飛揚青年;從金山轉向小米時,他剛40歲,正處在一個成功商人的黃金時代;現在,年過50的雷軍,准備帶領小米跨向更爲復雜、競爭更加激烈的汽車行業。

從淡出金山到小米成功,雷軍只用了幾年時間;這一次,他還要帶着小米逆水行舟多少年?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小米還要硬扛幾年?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