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創新是增長的真正動力
1年前

作者|衡之

編輯|宋函

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2022年無疑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也是一個值得總結與展望的節點。

在今年第五屆百度Create AI开發者大會上,百度CEO李彥宏提到“科技創新驅動了大的增長。必須要把軟件的根扎下去,才能讓創新持續發生,才能讓頂層的商業更加繁榮。”

過去一年,大家對“風口”的討論少了一些,而對增長的健康度卻關注更多了。隨着對行業整體增長邏輯研究的深入,核心技術的發展才是增長邏輯的真正落點。

他用“危機”和“希望”作爲關鍵詞,在百度AI作畫上形成了一副圖景:嫩綠的新芽在冰雪中新生。

李彥宏覺得,這幅人工智能圖片很“傳神”,是如今寒意與新生的寫照。對於百度這樣的老牌互聯網“大廠”,正要靠“技術韌性”來穿越市場風雨和經濟周期。

1、新經濟周期的增長邏輯

時間進入2023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开始關注更宏觀、更底層的增長動力。

在“互聯網企業如何擁有長久的生命力”這個問題上,大多數迅猛增長的互聯網企業,也开始放慢節奏,思考如何擺脫傳統模式進入新的增長節奏。

李彥宏在今年1月10日的百度Create大會上,也回顧了過往的幾次經濟發展關鍵節點,和自己的創業歷程。

回看2000年,也就是李彥宏剛剛回國創業的那一年。恰逢互聯網泡沫破滅,對於互聯網人來說,最寶貴的就是“信心”。當時移世易,其中堅定信心的部分卻始終沒變。當年,是“那些堅持挺過寒冬的人,成就了互聯網發展的黃金十年。”

他也提到,在過去的二百余年裏,每一次的爆發式增長都是由科技革命帶來的。

百度在摸着用戶反饋“過河”的過程中,也找到了一直以來堅持的發展與增長動力——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我認爲是深度學習算法。”

所謂的“深度學習算法”,是當今機器變得愈發智能的根本原因,也是當下影響力巨大的人工智能共性技術。無論是社交應用還是自動駕駛,歸根結底都要回到开發者的軟件“創造”,也就是深度學習算法過程中來。

正如李彥宏所說,“過去一年,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在商業應用層面,人工智能都有了方向性的改變。”

年末歲初的關鍵點上,這無疑是對於未來增長方法論的一個集中總結。不僅商業邏輯認知已經發生了轉變,也預示着科技型互聯網企業未來方向。

大家都期待着在新周期中迎來經濟復蘇。跨過了“風口”激動人心的巔峰,互聯網企業一方面是“回歸本源”的底層增長邏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通用的人工智能應用的新階段,這無疑是寒冬中可見的光明出路。

在這條路上,百度已經走出去很遠。

市場反饋是創新的來源,重視用戶和市場的反饋,才能離目標越來越近。在此,百度昆侖芯片的市場用戶反饋,就成爲了百度在優化搜索服務領域的創新動力。

百度之所以在新周期中抱有增長底氣,是因爲在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和應用層四個由深至淺的層面,都有自己研發的關鍵技術。

基於每天要響應幾十億次真實的用戶使用需求,每天進行1萬億次深度語義推理與匹配。從而使得百度的搜索服務得到了大量反饋,從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學習框架和芯片的優化。

尤其是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和文心預訓練大模型,底層適用性技術上的優勢,是一種足以抵御寒氣的“技術韌性”。

讓“頂層商業”回歸底層“技術韌性”,最終也將歸於軟件創新。

2、軟件“卡脖子”,被忽視的技術威脅

技術變革帶來的效率提升是非常可觀的,科技才是真正的驅動力。

企業的各類業務都需要靠軟件來承載,所有效率提升和創新也都需要靠軟件來落地。

但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們的軟件依然面臨着“卡脖子”問題。尤其是涉及企業核心業務的軟件,一旦被“卡”難免受制於人,喪失自主性。可見在軟件領域的“卡脖子”,和芯片“卡脖子”同樣要緊。

先進軟件的價值,最終都將體現在業務數字和增長數據上。而從根本上解決軟件“卡脖子”問題,中國需要有自主可控的深度學習框架。百度作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一直在致力於用“技術韌性”,解決中國軟件卡脖子難題。

在“深度學習框架”搭建方面,百度早已搭建了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飛槳”“文心”,最關鍵的是AI普惠,使科技生態更加繁榮多樣化。在智能交通領域,百度“智路OS”平台的應用也極見成效,推動了傳統交通向智能數字化的轉變。

“飛槳”是百度自主研發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是中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很少有人知道,“飛槳”是中國市場上唯一能和美國TensorFlow、PyTorch,這兩大全球主流深度學習框架匹敵的平台。

對於廣大开發者來說,“飛槳”的核心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开發套件、豐富的工具組件,都爲中國的AI創新提供了支持。“飛槳”的开放生態,意味着廣大开發者將從中受益。

截至2022年11月底,飛槳平台上已凝聚535萬开發者、創建67萬個AI模型,服務20萬家企事業單位,位列中國深度學習平台市場綜合份額第一,降低了AI的應用門檻,也使人工智能的應用深入到了各行各業。

除此之外,2022年也是大模型產業化應用元年。文心大模型是百度自主研發的產業級知識增強大模型體系。

文心大模型在實際應用場景用,也有很多實用性落地。截至2022年11月,文心已累計發布 11 個行業大模型,涵蓋電力、燃氣、金融、航天、傳媒、城市、影視、制造、社科等領域。

比如文心大模型在航天領域,聯合了中國航天發布世界上首個航天大模型,即航天-百度文心大模型。在能源電力領域,文心大模型聯合國家電網研發知識增強的電力行業NLP大模型:國網-百度文心。

這不僅推進了中國尖端領域AI技術的應用,還加速推動了這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而“智路OS”是全球首個开源开放的智能網聯路側單元操作系統。

去年8月,“智路OS”正式發布,它以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爲牽引,沉澱車路雲一體化軟件架構,帶動從底層芯片、架構、操作系統到算法的全方位技術發展,是具備全球競爭優勢自主可控的核心系統。

基於全球視角,智能網聯產業正處於產業布局和技術迭代之中。擁有自主可控、領先全球的核心技術對於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來說是不容有失的战略機遇,它意味着我們未來在智能交通領域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3、軟件科技,驅動實體經濟增長

這些百度在軟件科技方面的優勢,也成爲驅動實體經濟增長的有力推手。

例如在“智路OS”有效解決智能網聯汽車痛點的基礎上,百度的智能交通方案已經落地在了全國63個城市。

於是李彥宏在會上做出這樣的預測:如果智能交通方案得以發展,2027年就可以實現國內一线城市放开限購限行。這樣一來,汽車消費將會被激活,自然就爲經濟發展賦予活力。

AI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上的應用,也是科技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另一側面。

軟件开發和應用門檻的進一步降低,人工智能也變得更加通用。“更通用,意味着不斷降低行業使用技術的門檻;更專用,則是深入產業去深化應用。”李彥宏說。

百度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推出了“开物”。去年5月,“开物”被選入工信部“雙跨(跨行業跨領域)”平台,“雙跨(跨行業跨領域)”平台代表着國內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最高水平。

目前,“开物”已經有累積了超過200個工業解決方案,沉澱了3.8萬個工業模型。爲三一重機、相互電子、吉利集團等工業制造業,提供了先進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以百度智能雲在三一重機的智能化實際應用爲例。

三一重機的工地要求“快速反應”,出現故障要在最短時間內修復,才能保證工程進度。這也是“中國速度”之所以能震驚世界的背後內在原因。

由於許多工地路途遙遠,通過百度智能雲與三一重工合作的“工業AR遠程協助系統”,三一重工的技術專家可以通過遠程的线上對接,完成設備的問題判斷和維修。

智能化的3D數字模型和AR眼鏡等先進設備,都輔助維修人員對現場故障點進行標注,極大地提高了排除故障的效率。

工業AR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在工程機械行業明顯體現。據三一重機有關負責人表示,“三一重機是我國第一家在工程機械領域,實現AR真正意義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

而同類的雲智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還能落地在包括汽車、裝備制造、鋼鐵、化工、水務等在內的諸多行業,推動工業智能化轉型。

在行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上,百度給國內許多尚未涉足工業互聯網的企業“打了個樣”。

在經濟周期的客觀規律中,技術成爲能夠支持企業長期穩定增長的因素,也就是值得借鑑的“技術韌性”。

智能交通方案、人工智能對國內未來工廠的打造,都在爲實體經濟行業護航,也和百度“爲社會、爲產業培養AI人才”的思路契合。手握前沿科技是經濟復蘇中最有力的驅動,靠“技術韌性”抗寒,百度在下一個經濟周期看見新曙光。

$百度集團-SW(HK|09888)$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李彥宏:創新是增長的真正動力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