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交易額超20億,中海油領銜,蔚小理入局,保險中介的2022迎來哪些新成員
1年前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2021年,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4.2萬億元,佔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95%。


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00余家其中保險中介集團5家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493家全國性保險代理公司145家全國性保險銷售公司95家,省級保險代理公司1352家省級保險銷售公司126家保險公估公司377家此外,還有保險兼業代理機構2萬余家


大童保險服務董事長兼總裁蔣銘曾表示:保險業有5倍的增長空間,而保險中介有20倍。自2015年以來,保險中介行業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保險中介整體上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從而引發了各路資本入局保險中介行業的熱潮。


但是近幾年在金融強監管態勢下,保險中介牌照收緊,保險中介牌照經營許可的落地成爲了各路資本“頭疼”的問題。各路資本雖然熱情高漲,爲取得保險中介牌照而不惜大費周折,從信心滿滿的斥資5000萬設立,經歷漫長等待,設立無門,最後不得不轉爲收購,以“曲线救國”的形式拿下保險中介牌照。


保險中介加速發展的幾年



保險中介牌照佔用資金少入局門檻相對較低,很快就成爲了資本布局的“香餑餑”,從2015年至2017年,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每年的交易數量逐年遞增,最高峰爲2017年的72家。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百度公司收購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也發生在2017年。百度的入局,加速了互聯網公司布局保險中介的趨勢,近幾年的互聯網保險爲保險業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2018年至今保險中介牌照的交易趨勢則开始逐年遞減。在經歷了2017年、2018年的資本狂熱收購浪潮後,隨着入局者增多,市場競爭在加劇的同時,監管針對保險中介的各類違規亂象持續增壓,也使得部分欠缺專業人才,團隊力量比較薄弱,賺取通道費、做假單、虛構中介費用等情形的機構如履薄冰。一些在暗自轉型,一些則退出市場。


在2017年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交易數量到達頂峰之後,2018年監管也給予市場回應,共計下發了14家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的設立批復。其中不乏國家電網、青島港集團、河北省政府、中國重汽這樣的實力國資,也有吉利集團、濟民藥業、貨車幫這樣的民營資本巨頭。

然而,監管在2018年上半年的短暫开閘好像沒有解各路資本的渴,2018年全年的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交易數量也達到了71家,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價格也在2018年達到了頂峰,頻頻出現3000萬元以上的交易價格。更有甚者,有轉讓方开出了4000萬、5000萬人民幣的天價!部分地區的省級保險代理牌照市場價更是達到350萬元以上,尤爲明顯的幾個地區爲:山東、河北、江蘇。高位接盤的資本收購在2018年達到極致。


在經歷了2017年、2018年的保險中介牌照熱潮後,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的交易數量也趨於平穩,分別爲:55家、51家、46家。


從交易數量下降的原因來看,一方面是監管態勢不松反緊,持續高壓,各地銀保監局頻頻开出巨額罰單;另一方面是:保險中介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一些不專業、以賺取通道費、做假單、虛構中介費用爲生的機構難以爲繼,雖然部分機構在自身行業擁有部分場景及流量,在疫情剛之初入局,爲的是开發自有流量,提高消費者對風險的認知,從而形成穩定的保險銷售產業鏈。但保險行始終是一個大浪淘沙的行業,沒有專業的高管、成熟的業務體系、穩定的銷售團隊與內勤支持,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高調入局,黯然退場”。


穩中求發展的2022年 


《2022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指出,2022年,受到宏觀經濟大環境和疫情的持續影響,中國保險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仍舊機遇與挑战並存。一方面,中國保險市場略顯增長乏力,2021年全年,原保費收入出現了近十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另一方面,銀保監會監管力度不斷加強,陸續發布了與保險中介相關的多項監管政策,不斷完善、推動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在保險業深度調整的當下,保險營銷員群體也勢必會經歷轉型期的“陣痛”。


在經歷後疫情時代與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的情況下2022年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交易數量算得上中規中矩,一個字“穩”,全年共計45家全國性保險中介公司更換了股東


2022年入局保險中介行業不僅有中海油、中國電建、中國燃氣、鞍鋼集團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央企、國企巨無霸;


還有北京金控、徐州市國資委這樣的地方國資企業;


其中也不乏力碼科技、慧擇這樣的老牌互聯網保險平台,高瓴資本旗下高濟醫藥,大參林、美年大健康這樣的醫療大健康產業平台;


新能源車企三駕馬車“蔚小理”的入局,也爲保險業在新能源行業的創新發展增加了更多可能。2020年入局的特斯拉保險經紀、2022年申請設立了保險經紀公司的寶馬、比亞迪,讓我們對2023年的保險中介增加了一絲期望。


嚴監管下的保險中介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官方微信公衆號發布文章《乘風破浪 奮楫篤行——2022年銀保監會監管工作綜述》。文章指出,銀保監會強化監管處罰震懾,全年處罰銀行保險機構4620家,處罰責任人員7561人次,罰沒28.99億元。


2021年,銀保監會發布的《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指出,保險中介機構沒有搭建信息系統,不得經營保險中介業務。


2022年6月,湖北銀保監局發布了《關於开展全省保險中介機構排查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清理、清退“無人員、無場所、無業務”的保險中介機構,清退不符合現行監管要求的保險中介機構等。


2022年6月,深圳銀保監局近日下發的《關於推動構建新型保險中介市場體系的實施意見》也提出,要求機構配合監管部門开展轄內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清理整頓,重點完成無場所、無人員、無業務機構的市場退出和“休眠”機構的清虛提質。


2022年10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建設規劃》。《建設規劃》指出,建設銷售人員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構建科學規範的銷售人員人才培養、能力評價和銷售授權管理體制機制。


11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辦法》明確,保險機構相關管理人員在產品信息披露管理、材料制定、使用等方面的責任。同時,也明確了違反本辦法對保險機構和相關責任人可採取的監管措施和處罰舉措。


近日,北京銀保監局开展“監管第一課”培訓中也明確指出業務經營問題中存在的問題:

一、虛列費用、虛假業務問題;

二、未按規定开展經營活動、產出業務許可範圍內的營銷宣傳及推介、銷售;違反規定在工商注冊登記地以外未設分支機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經營,超出規定的經營區域從事業務活動;

三、從業人員管理不規範:招錄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未逾5年的從業人員;

業務人員現場收取部分客戶保費,代客戶繳費至保險公司;

從業人員未及時進行執業登記等。


在監管文件密集出台,從嚴監管的背景之下,2022年各地銀保監局注銷或擬注銷逾2000家保險中介機構,其中保險兼業代理佔多數。部分機構的退出對於保險中介行業的整體發展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清退“無人員、無場所、無業務”的、不合規機構的同時,保險中介行業也在着力推動構建新型保險中介市場體系,這點從近幾年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交易數量上可以體現。


大童保險服務董事長兼總裁蔣銘曾表示:近幾年的中國保險中介從“小、散、亂、差”的局面,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蛻變。未來的保險中介,必然是以消費者爲中心,同時具備專業型、生態型、服務型、科技型和平台型等特質。


中字頭央企、國企領跑入局,新能源造車廠商、互聯網科技、醫藥大健康產業等行業巨頭也深度融合到保險中介業務體系中來。在依托自身流量,深度挖掘消費者需求,提供真正適用於“抗風險”,打造“保險姓保”的新時代互聯網保險中介體系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結語     


從長期發展看,監管對於保險中介的合法合規的創新發展是支持的,近幾年以“低保費、高保額”爲特徵的覆蓋全國28省,1.4億次參保,保費達140億元的網紅產品“惠民保”就是一個典型。1999年,原中國保監會首次批准江泰保險經紀、長城保險經紀和上海東大保險經紀3家保險經紀公司至今,保險中介行業發展已逾20年,在經歷了飛速發展、亂象叢生、優勝劣汰幾個階段後,最終歸於“穩中求發展”的基本路线。監管合理規範保險中介的市場准入與退出,參與現場監管,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企業履行自律公約,切實爲老百姓提供“抗風險”的好產品,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保險中介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保險專業中介”。“內控優先,合規爲本”,強化合規意識,落實監管要求。


需要收購保險經紀、保險代理、保險公估牌照的朋友,歡迎私信本平台。專業團隊,從業多年,實操經驗豐富。#新能源車板塊大漲,持續性幾何?# $新能源車(BK0900)$  

#新能源車板塊大漲,持續性幾何?#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2022:交易額超20億,中海油領銜,蔚小理入局,保險中介的2022迎來哪些新成員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