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優選和它的春節不打烊計劃
1年前
文 | 闌夕
在消費品行業的,對於春節長假總是心情復雜。
返鄉休養造成的消費需求下降,在幅度上遠遠不及供給側的萎縮,無論是放假離崗的員工還是捉襟見肘的運力,都讓過年的生意不太好做。
換句話說,這段消費低谷是供給不足造成的,而非購买力出了問題,不但實體店鋪相繼關門歇業,线上商戶也都把年後發貨標注到了醒目位置,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停滯本身,也是所謂「年味兒」的體現之一,大家習慣了隨時隨地的不方便,說不上是煩惱忍受,卻不見得毫無怨言。
而在互聯網公司看來,打破春節期間商業凋零的魔咒——或者說人造周期——會是一次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從月初开始,美團優選就在商務部的指導下,發動了上萬家供應商參加「年貨節」——還喊出了「花小錢過大年」的響亮口號——利用雙邊平台的交易效率,爲用戶提供了一站式置辦年貨的服務。

事實證明,即使到了年關,中國的消費需求始終都是旺盛的,只要供給的連續性不變,那種企盼已久的人間煙火就能從手機裏开始蔓延开來。

在「年貨節」期間,蔬果生鮮、水產海鮮、還有預制菜這種對新鮮度要求甚高的商品相對最受歡迎,迎來銷量井噴的盛況。

這在往年是不太常見的,因爲縱有內需,供應鏈卻克服不了人手短缺和運力緊張的現實,即便勉強交付,兩邊的體驗也都不理想,用戶收貨慢,也擔心买來的商品不新鮮,而商家則要承擔季節性上漲的成本和比平日高出太多的損耗率。

站在經濟產業的角度,解決春節供需失衡的意義在於,它就像一場練兵,練兵的結果或許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解決方案本身可以讓社會零售的效率克服周期。

彼得德魯克在二战後調研過很多公司,他發現大規模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早已讓那個商品稀缺的年代去而不返了,讓公司獲勝的因素,往往體現在商品之外的地方,比如庫存周轉率得到了幾個點的提升,或是體系化帶來的議價能力,最後他在書裏寫了這么一句言簡意賅的總結:

「21世紀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美團優選辦的這場年貨節,就是在商業模式上做創新的絕佳例子。

我們都知道,和春節相對應的春運,堪稱人類史上每年一度的最大規模遷徙運動,之所以有春運的出現,是因爲就業機會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數以億計的人長期在外地工作,只有到了春節長假,才有機會回到老家,與親族故人重逢。

對於傳統電商而言,這近一個月的時間屬於「超綱題」,因爲平時的倉庫和人力都部署在需求集中的大城市,如果只是爲了這一個月去在各個小城市布點設倉,又面臨着全年其他時間的資源浪費,所以難免舍小保大,战略性放棄春節期間的生意。

美團優選的做法,是跟着返鄉人群,在各個所謂的下沉市場重新打造一條更短更靈活的供應鏈,上遊對接可以加班保供的商家,下遊承接具有強烈消費意愿的用戶,預判每個城市的交易規模,最後靠臨時倉去備貨和發貨。

這套模式之所以可行,取決於平台的計算准確度,簡而言之,就是保證商家入倉的商品可以在次日達的時限之內就賣出去,無論是社區自提還是本地配送,都是建立在交易的成功之上,有了可以掙錢的預期,就不怕匹配不到合適的資源。

因爲控制住了損耗率和退貨率,商家是有利可圖的,而在春節期間能夠和往常在大城市一樣下單收貨,用戶也是滿意的,做成了這件事情的美團優選,同樣可以得到它的商業回報。

這就是商業模式的更新價值,它對效率的每一絲提升,都會促進生產力的進步,由此實現內需的增長。

在日用消費品領域,幾乎全球的公司都在試圖立起來一個「不可能三角」:質量好、價格低、配送快。

這裏指的不是短期內的——比如在商家處於止損目的而清庫存時,也許可以暫時實現這個「不可能三角」——而是常態化的服務系統,達到最高效的資源配置。

質量好價格低的你大概率是搶不到的,價格低配送快的總是質量可能欠佳,配送快質量好的又往往價格比較貴,這種相互拉扯的局面,正是消費者爲之承擔的最大成本所在。

美國管理學家威廉尼克爾斯寫過一本前後修訂再版12次的暢銷書《認識商業》,在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釋經濟運作原理之余,他也重新定義了一些容易被誤解的常識,比如對於「中間環節」的判斷。

在他的表述裏,「中間環節」增加了產品成本,但它創造的價值通常可以抵消這些成本,否則便不可能存在,而現代商業的大多數工作,就是試圖摸索出一條高價值的流通鏈,作爲「中間環節」去平衡那個「不可能三角」。

誰都知道,你從水果店裏买到的桔子,和它從果園裏被摘下來時的價格差距巨大,如果你能直接從果農手上买到這個桔子,對雙方的利益才是最大的,但這又是不可能產生的行爲,因爲你不知道那個果農在哪裏,他也不知道你在什么時候想喫桔子了。

而美團優選的目標,就是極可能縮短用戶和他們想要的桔子之間的信息差、距離差和成本差。

美團優選的業務模式其實並不復雜,用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在需求端尋求確定化,同時在供給側建立標准化。

對於所有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這都是一場开卷考試,比拼的是運營內功,也就是在傳統電商的覆蓋火力之內,重新培養一套以社區爲單位的網格化市場,化整爲零,星火燎原。

它的活躍用戶會對消費端的改造十分熟悉,想买什么東西,每天在社區群裏提交統計,這些需求會被匯總到美團優選的城市分站進行處理,確保第二天就能配送到各個小區。

與此同時,在確定的需求背後,是確定的账期,這是做生意裏最稀缺的要素,拿錢找人和畫餅找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了計劃好的消費,美團優選就能對接足夠優質的供應商,讓它們提前入倉,砍掉冗余的送貨時間。

在這次年貨節上,美團優選也在常被忽視的「最初一公裏」層面發力,走進不同地區的農產品產地,把那些代表各地風俗習慣的臘肉、火腿、餃子、糕點做成目錄,推薦給全國消費者,最後也收獲了驚人的實效:農產品銷量佔到了整體商品銷量的近50%。

或許在理論上,「不可能三角」永遠都無法被完美實現,但在三方拉鋸之中取得一個最優的平衡點,是可能的。

這就是互聯網下半場的遊戲規則了,顛覆性的技術革命尚未再次登場,像是手機取代電腦這種範式轉移也不多見了,更多的創新嘗試都在肉眼不能輕易看見的深處,然而只要做成了,依然有着「於細微處見知著,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巨大價值。

電商這個行業亦是如此,擁有完善體系的全品類巨頭不會倒下,但在以社區和街道爲單位的罅隙裏,新的消費鏈路正在發榮滋長。

打开中國地圖,如果用一條直线連接黑龍江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縣,以此线爲界,大約有94%的人口,生活在线的右側,也就是約佔全國面積43%的東南地區,這條线最早是由地理學家胡煥庸於1935年劃出的,快90年過去了,依然是生效的。

中國很大,與大同時存在的,是它的參差多態,網絡固然可以跨越物理界限,讓流量滲進城市或鄉村的每一處角落,但在履行服務的時候,擁有競爭力的一定會是精細化的、本地化的模式,因爲只有越接近用戶,才會越懂得需求。

而時代造就的經濟繁榮也會讓很多畫面成爲歷史,比如曾經千篇一律的工裝和自行車,會是行駛幾天幾夜的綠皮車,我們懷舊時固然傷感,卻也承認時下享受的是更加便捷的替代品,美團優選這種平台大概希望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貨擠火車擠飛機的畫面,也寫進上一頁的歷史裏。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團優選和它的春節不打烊計劃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