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點外賣一樣“买年貨”,即時零售深入“消費核心”
1年前

這是靈獸第1266篇原創文章

誰能抓住年輕消費者背後正在悄然發生的消費變遷,也便能佔住萬億即時零售市場的風口紅利。

作者/楚勿留香



1

從“計劃消費”到“即時消費”

1981年,林朗出生在東北一個小鎮上。至今,他還記得10幾歲時,媽媽帶着他在鎮上趕大集,买年貨時的場景:

擁擠的人群,嘈雜的吆喝聲,伴隨着各個攤位上堆得一地的商品,凍梨、年畫、春聯、煙花……充滿着濃厚的春節氣息。

在這個鄉土味十足的鄉鎮大集上,人們幾乎可以买到日常所需的所有商品,衣帽鞋襪、米面糧油,甚至鍋碗瓢盆……雖然實際上可選擇的品種和品類並不多,但對於當時的林朗來說,已經足夠豐富了。

不過,那時的商品並沒有什么品牌,人們也並不關心這些。

林朗甚至記得,媽媽爲了多囤幾袋大米白面,他們用自行車推着,往返集市和家裏好幾次。用媽話說,“省着點兒,夠喫一年了。”

因爲平時家裏日常喫的都是棒子面,大米和白面並不是經常都能夠喫到。

“趕大集囤貨、省錢,一次性採購完一整年”,成爲林朗時代“置辦年貨”時印象最深的記憶。

如今回想起這些,林朗仍唏噓不已。

大學畢業後,他在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過年時也早已沒了“趕大集”的概念。

但隨着淘寶、京東等綜合電商平台的崛起,網上“买年貨”开始流行;“雙十一”、“雙十二”等“人造”購物節也深入人心,林朗开始在網上买年貨。

在淘寶等電商平台下單,通過快遞將“年貨”送至老家的爸媽或親戚手中。網上購买,商品豐富,可選擇的範圍也大,快遞送貨也方便。

更爲關鍵的是,對於在異地的親戚,可以不必親至拜年,也能表達心意。

每逢“雙十一”,林朗也會囤一些抽紙、洗衣液等生活必需品,一次性囤完一年用的,因爲便宜。

但在林朗看來,無論是小時候的趕大集,還是電商平台的囤貨,本質上都是計劃性消費。

林朗認爲,很少有人真心喜歡計劃性消費,過去人們“囤貨式”的計劃消費,都是受到了特殊時代生產力的限制,商品供給不足、物流配送能力不夠等。

近兩年,林朗購买年貨的路徑發生了一些變化。

除了用淘寶等電商平台买年貨外,他也和周圍90後95後同事一樣,通過美團等即時零售平台买年貨,线上下單,30分鐘就可以送達。

原因是,有時候快遞物流時效性難保證,而用外賣購买,更方便更快捷,隨時隨地可以購买。同時,價格也相差不大,有些商品價格甚至比電商平台更便宜。

白酒、牛奶、水果和健康類的保健品等,是林朗送親戚的主要“年貨”。

從小時候的趕大集“买年貨”,到電商平台“买年貨”送親戚、雙十一囤貨,再到“像點外賣一樣买年貨”,林朗覺得後者更爲便利,也是日後买年貨的更好選擇。

像林朗一樣通過“线上送禮”的人並不少。

在2023年1月3日-1月14日,美團閃購異地下單的“雲送禮”訂單同比增長50%,水果禮盒銷售額同比增長190%,休闲零食禮盒銷售額同比增長202%,牛奶銷售額同比增長144%,醬香白酒銷量同比增長399%。

2023年春節,林朗回到了東北老家一個五六线小城過年。做飯期間,少了一樣青菜,00後的外甥拿起手機直接线上下單,10幾分鐘後,菜就送到了。

林朗不僅慨嘆,一個“年貨”背後,暗含着經濟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和歲月的變遷。

一件买菜的小事,也意味着:即時零售的“商業模式”已深入消費核心。

2

即時零售時代到來

年貨購买路徑的變遷,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改變,表明即時零售正在成爲一種趨勢。

這一點從林朗身上得到了體現。

從去年雙十一的市場表現也能看出,即時零售趨勢的端倪也已顯現。

2022年“雙11”當天,央視財經《中國電商年度發展報告》報道稱,即時零售正改變着電商購物市場格局,“外賣送萬物”漸成現實,消費者不要預售,想要“所見即所得”的需求也正不斷被滿足。

像點外賣一樣購物,正從難以想象變成現實。

數據則更能說明問題,據美團方面介紹,2022年 10月21日至11月13日的“雙十一”活動期間,數碼3C整體銷售額增長超1000%,服裝鞋帽增長超130%,寵物用品及五金文具均增長超100%,日百綜合商品增長近100%。

通過即時零售,包括商超、便利店、數碼3C、夫妻老婆店等在內的諸多线下實體門店,皆從中受益。

如果說一年的數據還不足以證明即時零售的趨勢,再看看2023美團閃購年貨節(2023年1月3日-1月14日)的數據,仍保持大幅增長。

自2022年12月8日美團正式开啓年貨節來,截至1月初,參與年貨節的連鎖超市便利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6.9%,年貨節超市便利訂單量同比增長135%。

年貨節期間,手機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700%,電腦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超400%,個護電器銷售額同比增長149%,新年美容三件套商品“面膜、染發膏、美甲”銷量亦同比增長84%。

就連在售新年貓窩的寵物商家,銷售額也在商品的帶動下同比增長227%。

更爲關鍵的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即時零售平台購买商品,尤其是以90後00後爲代表的年輕人,更追求消費自由,成爲即時零售的忠實擁躉。

就連林朗這種80後,也逐漸習慣了通過“外賣”解決买菜和即時消費品的購买問題;更何況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他們更偏愛即時零售。

據埃森哲此前發布的《聚焦中國95後消費群體》報告顯示,超過50%的95後消費者希望購物當天甚至半天內就能收貨。

艾瑞發布的《2022中國即時配送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也顯示,有超過90%的用戶更傾向於在线上消費來滿足日常所需。

“线上下單,30分鐘外賣送到家”已經逐漸成爲年輕消費者的一種購物習慣。

年輕人不愿等待,不要預售,想要“所見即所得”的消費趨勢,正變得越加顯著和不可逆。

一個以提供應需服務、滿足即時需求爲代表的即時消費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3

即時零售的萬億市場機會

消費者追求消費自由的過程中,逐漸打破了購物地點、購物時間的限制。在這種趨勢下,即時零售市場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2019年,整個即時零售的市場規模在1000億左右,到2022年預計達到3600億,行業預測在2026年,將突破1萬億的規模。

美團閃購年貨節更像是一個窗口,從中可以看到一個蓬勃發展的即時零售市場。

從另一個角度看,即時零售是一個增量市場,可能成爲很多线下零售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线”。

增量體現在實體門店服務時間和服務半徑的擴大,尤其對商超、便利店企業而言,更具吸引力。

一是,消費者线上購物習慣已經養成,他們要求需求在最短時間內滿足。线下門店與即時零售平台的快速履約能力相結合,“线上下單, 30分鐘送達”,讓消費者的即時需求更好地被滿足。

二是,线下實體門店服務半徑有限,即時零售擴大了其門店的覆蓋範圍。

以便利店爲例,原本服務半徑是門店周圍500-1000米,但即時零售讓其服務覆蓋到門店周邊3公裏甚至5公裏。

尤其在夜間,能最大限度利用好便利店24小時的營業優勢,借助线上流量,擴大獲客漏鬥。

從美團的數據來看,有便利店夜間即時購物需求的消費者已佔全天用戶的38%。一方面,是用戶夜間消費需求越來越強烈;另外一方面,也與近年政府促進消費便利化,推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相關。

包括美宜佳、7-Eleven、羅森、便利蜂、昆侖好客、唐久、每一天等連鎖品牌都認爲,以即時零售爲代表的线上業務,拓寬了便利店的服務場景和服務半徑,爲實體門店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

起步較早的企業,無疑更有機會抓住即時零售的紅利。

以2017年左右就與美團閃購合作的美宜佳爲例,尤其近三年,僅在美團平台,美宜佳門店的线上訂單量增速均超100%。

截至去年4月,美宜佳线上單月銷售額已超2億元,月訂單峰值超390萬單。

早在2021年,美宜佳就已成爲即時零售銷售額最多的爲本土便利店,達到14.85億元,超過一衆外資便利店。

更值得一提的是,即時零售的品類正在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外賣餐飲到醫藥,從生活用品到买菜、廚房用品,再到寵物用品和電子產品,“30分鐘外賣买萬物”的便民生活圈,正在成爲現實。

對越來越多的商家而言,即時零售將是一個新的增長契機。

入駐以美團閃購爲代表的即時零售平台,對商家而言,可能意味着距離消費者又近了一步,更意味着向“第二增長曲线”又邁進了一步,意味着萬億零售市場機會。而對像林朗一樣的普通消費者而言,將會享受到更多商家、更多商品的即時零售服務。

飛輪一旦轉起,新的風口也便形成。誰能抓住年輕消費者背後正在悄然發生的消費變遷,也便能佔住萬億即時零售市場的風口紅利。(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像點外賣一樣“买年貨”,即時零售深入“消費核心”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