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潛atom第608篇原創作品
唯品會是電商行業的一朵“奇葩”——憑借獨特的定位,在電商紅海中獲得一席之地。通過“品牌+特賣”爲核心,买手觸達品牌,深化品牌定位,借助奧萊模式打造了自己的商業優勢。最關鍵的是,它還持續盈利。
但依靠清理品牌的庫存,唯品會的傳奇,能一直續寫下去嗎?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01
买手模式的一體兩面
在唯品會的運營體系中,买手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的。在公开的媒體報道中,唯品會的买手,被描述爲“空中飛人”,穿梭在各大城市和展會中,既需要良好的體力,有需要對信息的敏感,他們似乎是當之無愧的商業信息捕手和社交達人。
本着爲用戶尋找好貨的宗旨,他們奔波在世界各地。在高速轉場的同時,還要考慮商品供應匹配,還要比價分析,這對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是極高的。據說,這樣的人才,唯品會有超過2000人,分布在全球十余個海外辦事處,是支撐唯品會運營的重要的特種部隊。
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嚴重依賴买手的模式,人爲的因素和波動就很大。相比於其他的電商平台,比如淘系和京東,除了頭部的品牌,需要平台方去BD和維護,更多的腰部以下品牌,主動尋求與平台合作的意愿會更突出。也就是說,唯品會一直陷於主動找貨的奔忙中。雖然這有利於給消費者講故事,但從平台運營的角度來說,它的隨機性和不可控因素就很多。
唯品會
唯品會對买手的定位是操盤手和預言家。操盤手很好理解,他們既要負責找好貨,又要負責人與貨的匹配。但預言家的難度就更高了,這意味着他們要引領時尚的前沿,需要對市場和用戶做很多預判。那這也就意味着對應的風險——如果預判錯了呢?
更重要的是,大型電商平台的電商運營,其實是品牌和平台的協力配合。品牌會主動提供很多資源和支持配合平台的活動和特賣,而平台要做的更多的是和品牌保持良好的溝通,把平台要做的運營活動和項目及時的同步給品牌方,並做好對接。
更重要的是,如此優秀的人才團隊,怎么保證合理的激勵,並讓他們能在唯品會長久的服務下去?這些問題其實是很有展开的空間和必要的。
02
品牌和直播改變了
電商發展的格局和邏輯
但品牌特賣,這個點到底還能不能當作一個平台的絕對優勢被看待和討論,其實是有待商榷的。尤其是在社交電商起來後,以有贊這樣的平台爲例,迅速地孵化和誕生了一系列的小微品牌;接着就是淘系對新生品牌的扶持,尤其是在淘寶+天貓的雙輪战略的驅動下,創造一個廣爲人知且被大衆买單的新品牌的周期,大大縮短。這一點,也可以從新消費的火爆得到例證。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的提升和生產分工的確立,讓產品生產、品牌運營、銷售這些環節可以拉开更大的間距。可以說,這是電商破局的重要一步。在這種變化和背景下,單純靠尾貨+品牌模式,唯品會的利潤空間其實非常有限。
天風證券就曾在其2021年11月的研究報告中,針對唯品會指出:唯品會2021年三季度經營整體承壓。營收表現居於指引區間中部,利潤不及預期,主要因毛利率19.4%較去年同期的21.1%有所下降。但公司加大了在廣告領域的投資,營銷費用率、管理費用率、技術及運營費用率都呈現上升態勢。
也就是說,當唯品會還在忙着滿世界尋找品牌尾貨/好貨的時候,一大批品牌創業者已經在自己孵化品牌了,而且獲得了平台方的大力支持。
唯品會
當唯品會想歲月靜好時,直播間早就不知不覺間成了特賣電商最大的威脅。唯品會的尾貨特賣,在直播間也可以輕松地實現——每一場直播都是一場特賣。尤其是大品牌也越來越接納直播這種形式,再加上主播活靈活現的現身說法,對於品牌的詮釋和傳播,某種意義上收益都遠遠要大於和一個賣貨平台的單一的合作。
唯品會注定只能是小而美的存在。但在流量見頂的時代,想要小而美已經越來越難了。最重要的是,流量和電商的區隔已經越來越小,短視頻平台自己也在以重劍無鋒的姿態努力加碼電商業務。要把自己所擁有的流量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最大。
而唯品會的尾貨特賣模式,在這種算法和流量主導的環境下,越來越凸顯出電商手工業的特點。當然,在消費愈加趨向理性的當下,唯品會肯定會受到一部分用戶的喜愛,其VIP用戶數據的提升,就說明了這一點。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唯品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沉溺在打折特賣中的唯品會,如何逃脫撲街和過氣的宿命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