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止損!自動駕駛寒冬仍未結束
1年前


自動駕駛傷了科技巨頭們的心。當大模型這種全新的性感項目出現時,他們自然會加速從自動駕駛的泥潭裏抽身。

作者|周一圍

編輯|安心

ChatGPT的強大讓全世界爲之震撼並恐懼。復雜的情緒下,AI大模型成爲全球科技巨頭們追逐的新寵。

這個時候,自動駕駛可能就要先放一放了。

繼續谷歌、蘋果、特斯拉等科技巨頭收縮自動駕駛業務後,阿裏也從自動駕駛抽身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阿裏達摩院將自動駕駛實驗室整個並入菜鳥;自動駕駛不再以探索前沿科技探索爲主,而是轉向場景業務的落地實战。

不過據界面新聞報道,阿裏此次業務調整僅有近百人轉入菜鳥,其余近200人被裁,約佔團隊總人數的70%。此後,達摩院不再保留自動駕駛相關業務和團隊。

阿裏自動駕駛實驗室這次大調整背後,是其接連失去一號位後的連鎖反應。2022年1月,王剛離職,他是自動駕駛實驗室首位負責人。今年初,王剛的繼任者陳俊波又被曝已離職創業。

失去了技術帶頭人的自動駕駛實驗室,繼續推進的難度可想而知。

更何況,相比自動駕駛,阿裏當下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AI大模型。達摩院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AI大模型——通義千問。

阿裏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同時也是阿裏雲的CEO,正在馬不停蹄地推進阿裏雲的智能化。按照他的要求,阿裏旗下所有業務都要接入大模型進行改造。

這么看,AI大模型最先取代的竟然是自動駕駛。

實際上,與其說是大模型取代了自動駕駛,不如說是自動駕駛先傷了巨頭們的心。當一個新的性感項目出現時,他們自然會加速從自動駕駛的泥潭裏抽身。

畢竟,在大模型和自動駕駛之間,科技巨頭選擇的是賺錢。

自動駕駛全球遇冷

2018年4月,阿裏正式宣布入局自動駕駛,相比百度、騰訊等巨頭,阿裏來得有點晚。如今,阿裏也不是最早從自動駕駛抽身的巨頭。

放眼全球,目前從科技巨頭到一、二級市場,自動駕駛依然處在冬季。

科技巨頭中,無論是谷歌、百度、特斯拉還是蘋果、亞馬遜以及汽車巨頭大衆、福特等,他們不是對自動駕駛項目裁員就是將自動駕駛項目直接關停。

科技巨頭紛紛收縮自動駕駛項目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 3個月經歷兩輪裁員。先是今年1月份,Waymo裁員約涉及80人,佔該團隊員工總數的4%左右。 

2個月後,Waymo第二輪裁員又來了。這次裁掉了137人,裁員範圍大部分集中在技術崗位。

同樣在今年1月,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被曝裁員,主要集中在智能交通事業部(ACE)下屬的車路協同、智能網聯和智能交通業務部。

2022年12月,蘋果被曝已放棄推出“L5級”全自動駕駛車輛。11月份,大衆和福特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宣布關閉。此前,它燒掉了福特投資的10億美金和大衆投資的26億美金。隨着公司倒閉,曾經高達73億美元的估值一朝清零。10月,亞馬遜宣布關停無人配送車項目Scout,400人的團隊被解散或調崗,服役3年的無人配送車被按下暫停鍵。

在二級市場,已上市的自動駕駛項目市值大縮水,多數都快跌沒了,甚至一些公司已經掙扎在退市邊緣。

據好看商業對14家已上市自動駕駛相關公司的統計,截至去年5月14日收盤,這些公司的總市值已較IPO時縮水96.85%。其中,縮水最多的一家是Quanergy Systems,其市值已從IPO時的11億美金縮水99.95%,僅剩52萬美金。

以上這些上市公司中,Velodyne Lidar已退市,圖森未來(Tusimple)則已進入退市倒計時。

圖森未來於2021年頂着“無人駕駛第一股”的名頭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市值最高達120億美金。目前,公司市值不足2億美金。其背後的股東不乏英偉達、鼎暉、新浪這樣的知名機構。

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企業Mobileye曾被喻爲當紅辣子雞,去年10月卻折價上市,IPO市值231億美元,但2021年宣布上市時,估值已經達到500億美元。

Mobileye現在的日子也不太好過。5月上旬,該公司下調來今年全年營收,預計在20.65億~21.14億美元,低於此前21.9億~22.8億美元的預期。下調預期的原因是,中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有所放緩。

隨着Mobileye下調2023年營收預期,公司股價當天跌超30%,創有史以來盤中最大跌幅。

今年2月,禾賽科技以“激光雷達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其融資規模爲1.9億美元,相比兩年前其籌備科創板掛牌時融資規模縮水近一半。2022年,公司營收規模較兩年前激增,但其IPO市值24億美金,較兩年前超133億元(約合20億美元)漲幅不大。

不過,截至5月15日,禾賽科技的市值已經跌至10.17億美元,已較IPO時大幅縮水近60%。

二級市場的寒氣也已經傳遞給一級市場。據搜狐汽車不完全統計,整個2022年,國內自動駕駛相關的投資事件有136起,與2021年144起幾乎持平。

但2022年自動駕駛領融資總額超200億元,同比上年的932億元下降約80%。這意味着,投資方對出資變得更謹慎了。

軟銀堪稱是2022年在自動駕駛領域典型的撤退派。去年3月,軟銀從自動駕駛公司Cruise退出,Cruise的大股東通用汽車出資21億美元接盤了軟銀所持的股權。

2023年一季度,自動駕駛領域一級市場投融資有所回溫,德科智控、福瑞泰克等自動駕駛相關公司獲得融資,熱度不過仍較去年有較大差距。

據智能網聯研究院的數據,2022年Q1,國內共發生46起自動駕駛企業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過17億美元。

自動駕駛的僵局

幾年前,就像ChatGPT那樣,自動駕駛也曾在全球科技界引發一輪熱潮。

美國科技巨頭自動駕駛布局

其中一個縮影是,在2015年的CES展上,幾乎所有的一线車企都發布了自動駕駛相關計劃。而到2018年,中、美幾乎所有頭部的科技公司都已經系統地布局了自動駕駛。

縱觀自動駕駛火熱的這些年,一句話概括就是:看上去很酷,但燒錢海海、賺錢寥寥,大規模商業化遙遙無期。

一家公司如果沒有百億級的資金可燒,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做自動駕駛。

據公开數據,自推出自動駕駛开放平台Apollo以來,每年在自動駕駛上的研發投入超百億。2021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對媒體表示,他們都低估了自動駕駛的研發投入,百度僅去年(2020)一年就投入200億,而這可能需要10年乃至20年的長期投入。

Alphabet旗下的Waymo,早在2015年就成功燒掉了11億沒幾;據估算,如今Waymo每年的資金投入要10億美元以上。

通用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也是一個只出不進的吞金獸,每年的花費約20億美元。

據麥肯錫2021年的統計,2010 年以來,科技公司和投資機構在自動駕駛相關技術上的投入已經超過 1000 億美元。

結果卻是,目前爲止,沒有一家布局自動駕駛的企業靠它真正賺到錢。

“人工智能火了這么多年,商業化始終是其中的一個軟肋,而缺乏好的商業前景,會讓創業公司增長停滯,巨額虧損,融資上市困難,而大公司也會越來越不接地氣”。李彥宏在20229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這樣說。

除了難賺錢,橫亙在自動駕駛前面的技術難度、產業協同難度、安全問題等挑战,已經讓布局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們逐漸开始遲疑,甚至自我懷疑。

按照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對自動駕駛自主級別的定義,L0屬於人工駕駛,L1輔助駕駛,L2部分自動駕駛,L3條件自動駕駛,L4高度自動駕駛和L5完全自動駕駛。

隨着行業內卷,科技公司們已經把自動駕駛的智能水平目標卷到了L4甚至L5的級別。

比如,阿裏在2018年4月入局自動駕駛,上來就將技術路线定位到L4。去年7月,百度發布Apollo RT6,這是一輛真正可量產的無人車,擁有L4自動駕駛能力。

但對於自動駕駛的普及,行業內同時存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觀點。滴滴CTO張博對自動駕駛得出的判斷是:L4自動駕駛技術自2016年起,大約需要10年才能走進人們的生活。地平线創始人兼CEO余凱看起來更悲觀一些,他認爲十年後連L3都不會真正實現。

至於難度更高的L5,在華爲前智能駕駛總裁蘇菁看來,那是一個燈塔,“這輩子估計看不到了。”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近期更是語出驚人,他直言無人駕駛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它最終就是一個高級的輔助駕駛。

阿裏在布局之初就認爲,單車智能存在技術和成本等挑战,所以他們選擇了與谷歌Waymo、百度Apollo、和通用Cruise等都不同的路线——車路協同。

事實上,到今天爲止,車路協同都還沒有跑出一個可靠的商業模式,它面臨的挑战同樣不少,技術成熟度、產品成熟度、產業成熟度方面都存在問題,其中有很多是一個企業無法靠單方面努力就能解決的。

當所有的困難遇上經濟環境變差,科技巨頭們當然會選擇勝率更大的那一個。又難又貴的自動駕駛處境就顯得很尷尬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阿裏止損!自動駕駛寒冬仍未結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