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魚兒
編輯 | 楊旭然
5月18日,居住產業數字化服務平台貝殼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
財報顯示,貝殼第一季度總交易額(GTV)爲9,71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5.8%,淨收入爲203億元,同比增長61.6%,超出業績指引上限及市場一致預期,毛利率爲31.3%,淨利潤達27.5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爲盈。
對比2022年,2023年的貝殼迎來了一個翻身仗,復蘇勢頭明顯。
企業表現復蘇的大背景,是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復蘇。貝殼研究院4月4日發布的一季度二手房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50個城市二手房價指數轉漲,扭轉了17個月連續下跌趨勢,環比漲幅累計爲2.4%。一季度全國二手房交易額同比增長51.2%;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增長7.1%。
形勢好轉的情況下,貝殼卻仍在不斷提及“中性市場觀”,用中性原則來丈量行業,發展規劃。這讓其成了市場中的“理性派”。
01 理性來自中性
中性市場觀,是近些年來貝殼持續向外界釋放的一個詞語。
其大意是,不困於當下市場的興衰,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客觀向消費者傳遞市場信息。潛台詞就是:短期數據只是浮雲,長期趨勢才是王道。
例如,許多業內人士把一季度房地產市場的積極變化,當作市場總體企穩回升的標志,並樂觀宣稱“房地產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但如果從中性市場觀的角度,把時間线拉長了,我們會發現,支撐這個論點的論據其實並不充足。
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回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2022年,由於疫情反復疊加部分房地產企業的暴雷影響,導致房地產交易數據基數過低;
2023年,防控政策改變後,房地產交易活動正常化,此前被推遲或累積的購房需求,在這個時候集中釋放。在“卯喫寅糧”的催化下,導致本期數據增幅很高;
以及,國家金融、稅收、限購、限價等方面的調控政策明顯放松。在各地政府對保交樓工作的強調和重視下,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很明顯,這樣的市場催化因素具有不可復制性和不可持續性。一季度過後,市場交易量已經有明顯回歸的跡象。5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4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價格變動情況。從整體來看,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整體漲幅回落,二手住宅環比漲幅回落更爲明顯。4月70城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32%,比上月收窄0.12個百分點;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0.01%,比3月大幅收窄0.25個百分點。
風物長宜放眼量。長期來看,房地產趨勢其實早已經明確:
第一,隨着近年來城鎮化節奏放緩、宏觀經濟波動等,买方市場已經到來;
第二,改善型需求成爲市場復蘇的主力,成交周期拉長、交易難度增加;
第三,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頻出,其目標並非保持熱度高漲,而是希望實現市場的穩定。
通過對長期趨勢的透視,我們很容易發現市場本身已經开始變得中性,那種靠一句“再不买就漲價了”包打天下的經營場景已經不復存在。
基於這種判定,貝殼在近些年來進行的精細化運營就順理成章,尤其是在2021年貝殼开始部署的“一體兩翼”战略,帶動貝殼從簡單的規模發展向效率與品質驅動轉變,以期待在未來居住行業的競爭中形成品質服務溢價。
02 咬定青山
貝殼宣揚的中性市場觀,還有另外一個維度的重要含義:房地產行業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周期性,但無論周期長短,在既定的周期框架內,交易總量是相對確定的恆值。
而如何在這個“恆值”賽道之中長期佔據有利身位,咬定經紀業務這個“青山”,是貝殼的首要落子。
此前很長時間,房產經紀一度被看作是高房價的助推因素之一。不過細究房地產的行業運行邏輯,房產經紀服務者並沒有“改變供需、幹預市場”的“超能力”,其價值在於通過提供服務解決买賣雙方的供需問題。
只不過在那個供需關系相當不平衡的時代,專業能力並不那么出衆的經紀方也能靠時勢“躺贏”,難免讓議價能力羸弱的买方發出遷怒之聲。
不過,風水輪流轉是周期性行業的主旋律。當买方已經有力量——甚至是非常有力量來去進行價格博弈後,未來的房產經紀行業的運營邏輯也必然會隨之重新洗牌。
恆值市場中的玩家想要實現長期主義,專業主義的基石一定要夯實。品質升級無可避免。貝殼就曾經判定,未來發展的主线,將會是“以品質爲核心達成效率增長”。
貝殼一直有做“追漲殺跌反作用力”的主張,也很快走出了短期、快速規模擴張的模式,在品質提升上做出了不少自我革新。
比如貝殼將若幹小門店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大門店。這樣的大門店區域覆蓋、社區客源覆蓋更廣,房產經紀人數量也較多。這樣的“大店策略”被貝殼高度評價,認爲大店模式可以提升單店的抗風險能力以及單店生產率。
比如2022年,在門店分級能力基礎上,貝殼完成了經紀人分級基礎設施鋪設,即對77個城市的經紀人能力等級實行統一標准。
通過一系列的規則機制和持續的作業生態改善,貝殼經紀人合作網絡(ACN)中的品牌、門店以及經紀人之間能夠形成更緊密的合作,從而提升交易效率和更有品質的客戶服務體驗。
2022年,貝殼居住服務熱线10106188接入服務總量達143萬人次,咨詢滿意度98%以上,客訴綜合處理滿意度80%。2023年第一季度,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量平均爲4540萬名,而2022年同期爲3970萬名。
2023年一季度,貝殼的門店和經紀人數也扭轉了連續的下降勢頭。活躍門店數環比增加約6%至超過3.96萬家,活躍經紀人數環比增加高達18%,達41.15萬人。長久以來對底層能力建設的堅定投入,使貝殼和平台上的經紀人們更具抗周期韌性。
經紀業務就是青山,青山若在,貝殼就在。可若想飛躍周期光有“殼”還不行,還要有翅膀。
03 翅膀漸硬
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市場以來,身在其中的每個企業的必修課,就是找到增量發展的第二、第三甚至是第N極的翅膀,幫助企業飛躍行業周期。
溫和者比如碧桂園,跨界相關的物業服務領域,再造了一家上市公司。激進者有如恆大,在快消品、汽車等領域折騰不已。
貝殼一直是想給自己加上兩個翅膀的。就像貝殼管理層在業績電話會上曾經說的,“在居住領域裏,客戶的需求還遠遠未被滿足。客戶對帶來更好居住體驗的產品和品質服務的需求,將會爲我們的未來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貝殼認爲,這個空間來自家裝家居和房屋租賃。
房屋租賃自不必說,這本身就是和房屋交易相關聯的“鄰居領域”,也可以和貝殼本身的平台無縫嵌入。2021年11月,貝殼成立了惠居事業群並推出品質租住服務平台“貝殼租房”。
2022年,房屋租賃業務所屬的新興業務板塊營業收入28.48億,同比增幅超過33%,四年來該板塊增長已經超過140%。截至2022年底,已在成都、上海、杭州、蘇州和天津5個城市上线,服務惠及超60萬業主和租戶。
2023年一季度,該板塊業務收入又上升222.1%至13億元。一季度末,貝殼租房在管房源量突破16萬套;其中,分散式租賃住房管理服務“省心租”在管房源規模突破9萬套。
雖然有人對建立貝殼租房平台提出“是否分散流量資源”的疑問,但實打實的經營數字還是更有說服力。
另外,家居家裝也是貝殼非常看重的增量業務市場。
貝殼惦記家裝久矣。自2015年萬鏈裝飾到後來的被窩家裝,貝殼對家裝念念不忘。2022年4月20日,貝殼完成對聖都家裝的收購,擁有其100%已發行和流通的股權。這才終於完成了長久的夙愿。
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貝殼管理層當時信心十足地表示,“貝殼家裝業務已經實現了從0到1,聖都將讓貝殼更快實現從1到100的規模化復制。”
但對於這筆生意,當時質疑者衆,很多聲音都在懷疑,貝殼爲何會進入一個紅海市場。
當然,平息衆議還是要靠實打實的業績數字。2022年,貝殼家裝家居的淨收入直接從2021年的1.97億元飆升至50億元。2023年一季度,貝殼家居家裝業務實現合同額27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108.2%,其中家裝家居的淨收入爲1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54.3%。
04 寫在最後
從本源來講,貝殼所奉行的中性市場觀和“房住不炒”的政策原則異曲同工。
兩者都主張,在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預期下,從業者應該對行業保持理性認知,滿足消費者真實的居住服務需求,而不是去滿足甚至是助推一部分人的炒作需求。
只有在滿足真實的居住需求時,平台才能不斷挖掘二手房交易、新房交易、租賃、家裝家居等居住服務領域的痛點,得到真實的經營經驗與成效。
中性市場觀的關鍵,就在於平台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養成,而養成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就是對用戶真實需求的把握。能做到這些,即便是在波谷,也能勇敢而自信地仰望波峰。站在行業角度看,這也是房地產新周期开啓後,身在其中的企業在面臨顛覆性變化時,所進行的調整與自救的縮影。
周期不可逃避,但可以應對。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市場中性,貝殼理性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