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場攻守易勢,抖音外賣何去何從?
1年前

來自成都的小普剛剛上架抖音外賣,就接到了美團業務員打來的電話,要求盡快下架,否則美團將不再提供流量補貼。

“我沒有同意,然後就發現自家的店很難上流量推薦,最近美團生意確實變差了,平台補貼也被取消了。”

小普的抉擇難題並非個例,轉換平台所承擔的經營風險與決策成本難以估量。抖音與美團你來我往的攻防之間,商家卻陷入兩難。

本地生活大战,已進入焦灼階段。

近日,抖音外賣業務將全年GMV目標從原來的1000億下調至50億,將重心轉爲業務流程的多樣化探索。此舉不免引人猜想,是否因爲市場表現不及預期,步調被迫放緩。

據《豹變》推算,若按平均客單價110-130元的區間統計,目前抖音外賣全年GMV目標只完成了1.5%。多個已在抖音上线的商家紛紛取消外賣入口,界面僅保留“優惠團購”的選項。

重新沉澱摸索業務流程,既是爲調整策略預留緩衝空間,也能及時止損提高成本利用率。比起此前攪局本地市場的激流勇進,現在的抖音冷靜了不少。

下調目標後,原定的开城計劃能否如期推進成爲焦點。此前有消息傳出抖音將在6月底或7月初上线全國一二线城市的外賣業務,相關負責人予以否認,但不少供應商已着手做相應的准備。

然而,抖音以輕資產運營走流量撬動市場的老路,不見得永遠奏效。

本地生活的競爭日益加劇,盡管試水成績欠佳,但業務推進已刻不容緩。進退維谷間攻守易勢,美團的反擊使抖音變得愈發被動。


中道而止,再探虛實


去年开始,抖音外賣業務建立三城試點,开放商家自助入駐,計劃借助高客單價的團餐跑熟業務,爲外賣的規模化推廣打基礎,但效果有限。

今年以來,抖音外賣的單量情況一直在波動,卻始終沒有走出低谷。

《晚點 LatePost》的數據指出,抖音外賣一二月的GTV不斷滑落跌至5000萬元,三月小幅回升也只有1億元,五月受平台補貼的拉動日單量有所反彈,日單量一度超過10萬,但此後又繼續回落。

刺激有限,漲勢乏力,是抖音外賣難以完成GMV目標的重要原因,想要徹底打通外賣業務的盈利模式,抖音還面臨着重重阻礙。

抖音選擇通過團購模式試水,是希望最大限度發揮流量優勢,先做大聲量再拓展業務範圍,同時盡可能規避履約短板,爲完善薄弱環節搶奪時間。

這在前期的確吸引了不少商家,依靠到店團購業務,抖音迅速搶佔市場。

《天下網商》指出,抖音布局三年,其本地生活的業務成交額體量大約相當於美團的47.9%,這個增速已十分驚人。

盡管抖音想憑借“團購配送”打出差異化價值的旗號,避免貼上外賣的標籤,規避即時性的弱點,但業務背後的邏輯始終相通,本地生活繞不开“履約力”這一關鍵詞。

關注度賺足後,實力卻無法承接到家業務這一主流需求,上半年的GMV成績給抖音潑了盆涼水。

進攻之路中道而止,抖音轉換思路再探業務流程,是無奈之舉也是战略觀望。


輕流量撬不動重市場


抖音設定GMV目標的自信,源自團餐的短暫繁榮。

團餐成績來源於抖音的流量層優勢,但弱時效性、高客單價的團餐很難支撐整個本地餐飲業務。打通業務流程後,平台終究要回歸到家外賣的主流市場。

點餐動作本身即時性很強,美團、餓了么等平台已經通過較高的履約效率培養起消費心智,擡高用戶的時效要求。

抖音未能建立自己的履約體系,因此在競爭中不佔優勢,從團餐起步的差異化策略並未實現預期的市場效果。

而抖音的履約困境,源於順豐、達達等第三方平台與餐飲配送的兼容並不順利。

“送外賣的單價太低,比不上快遞,”一位順豐的小哥坦言,“而且外賣還需要顧及湯湯水水的,很麻煩。”

先與百度外賣合作,成果轉手餓了么,後推出自己的企業團餐業務,同樣反響平平,順豐與外賣存在基因互斥,已有很多佐證。

除了客單收入不佔優勢,品牌形象的維護也是一重阻礙。順豐自營的管理比美團專送模式嚴格很多,對着裝、配車、服務態度等要求更高。

而外賣的路程短於快遞,訂單更加細碎,服務還不能打折扣,毫無性價比優勢,配送員賺不到錢,訂單效率自然難以提升。

時效性問題的背後,是商業邏輯顛倒的困境。

傳統的餐飲行業做线上升級,借助履約力完成到店到家的訂單需求,流量是其中一環,起到引流作用,核心依然是线下履約,這是美團發家的根本。

抖音做外賣的邏輯將主次顛倒,先種草再點單,興趣電商“貨找人”的模式使流量一躍成爲訂單生成的初始環節,核心變成了以流量培養需求,這延長了生成訂單的周期,對商家而言,投入產出比大打折扣。

“本來點外賣就是想節約時間,我刷半天視頻再點豈不是更浪費時間。”有用戶吐槽道。

從價格角度來看,點餐通常以工作繁忙的獨居群體爲主,高價團餐難以適配這部分人群的需求。且能夠推出高價團餐的多爲品牌商家,但本地生活市場中,中小商家才是大頭。

此外,抖音非常依賴達人生態,而達人只能進入流量層無法切入履約層,盡管吸引了大量B端商家做品牌營銷,尤其以重品牌形象包裝的“網紅”品牌爲代表,卻無法完成消費閉環。

做爆款、造熱點的經營導向,與注重食物內容的餐飲傳統背道而馳,包裝噱頭大於口味體驗,高昂的營銷成本由消費者买單,市場虛浮會逐漸脫離用戶需求,留存也成了一大難題。

一味用流量給新業務輸血,對平台自身的內容生態也有損傷。輕流量撬不動重市場,抖音探索新增長點的道路,比想象中更加困難。

此番攪局已引起美團的高度警覺,短板尚未補齊,對手已开始嚴加提防。攻守易勢,抖音的處境逐漸被動。


攻守易勢,勝算幾何?


作爲兩家外賣餐飲店的老板,小齊從年初开始,每天都會接到自稱是抖音本地生活代理商的電話,對方提出免費幫忙對接抖音外賣的業務。

“他們說盈利後收取我10%-15%的服務費,跟同行了解了一下,抖音平台官方只抽取2.5%左右,這太坑了。”

第三方服務商主要是幫新上线的商家起店運營,在平台上线建店不需要費用,但無法保證上线後的訂單量。

從業者小路介紹了服務商的工作內容,“我們會幫店家認證藍V,建店裝修,一個月保證15條視頻、文案剪輯,安排工作人員到店拍攝。”所有服務算下來每月需交660元,再加3%的提點,商家覺得能自行運營後可以解除,每月不再支付相關費用。

小路指出,“我們是獲得官方授權的,定價也比較規範,但這一行的確比較亂,服務商的資質良莠不齊,商家很容易被坑。”

觀望太久,一些商家耐心耗盡興致缺缺。頭一波韭菜已被代理商收割,投入高昂成本卻收效甚微,部分店家在短暫嘗試過後又回到了美團的懷抱,反復拉扯之下,拉新難度會越來越大。

同時接入多個系統還會消耗過多時間和精力,對自身數字化系統的應用能力也是一種挑战。平台之間的訂單協調,线上與线下的單量分配等問題都在無形中加重了運營負擔。此前已有不少商家苦於在美團、餓了么兩套系統間費力協調,讓商家“克服困難”,抖音還缺少一點說服力。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同早期美團拉新一樣,平台對前期入駐的商家會壓低抽成比例,以後就會慢慢漲起來。市場規律決定了抖音的低價補貼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加之抖音的履約環節成本更高,綜合價格並不佔優勢。

攪局過後,抖音依然未能走通業務的盈利之路,但美團的反攻已悄然而至。

入場直播、上线書城功能、添加遊戲入口,美團正在對其產品邏輯進行改造,努力往流量平台靠攏。

繼今年3月抖音开通支付寶付款功能後,近日,美團的“到店點餐”與“共享充電寶”兩大業務以小程序的形式入駐支付寶,再新增一個流量導入渠道。

战況升級,抖音也並未示弱。上线獨立的外賣“入口”,加大流量扶持力度,社交平台上,抖音外賣部門的CKA還在努力招募拉新,然而市場熱情已經冷卻,回復者寥寥無幾。

如何重塑市場信心,成爲抖音跑通業務流程之余更爲重要的問題。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本地市場攻守易勢,抖音外賣何去何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