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車企聯合立flag:10億美元,3萬充電樁
1年前

撰文 / 梁衛平

編輯 / 孟 爲

設計 / 師 超

來源 / Fast Company、 Reuters

7月26日周三,通用、寶馬、本田、現代、起亞、梅賽德斯-奔馳和Stellantis七家主要汽車制造商表示,他們計劃共同投資至少十億美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用於建設北美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在城市地區和交通要道沿线建設3萬個快速充電樁。

他們表示,美國的首批充電站將於明年夏天建成,但沒有愿透露建設整個網絡需要多長時間。

該合資公司的名稱尚未公布,也沒有愿透露爲建立這一網絡而成立的合資企業的財務細節,更沒有具體說明他們將單獨或集體投資多少,但一個明確的信息是,他們愿意接受其他公司的額外投資或參與,包括汽車行業以外的公司。

“七家創始汽車制造商打算平等合作,確保合資企業取得成功。”其中兩家公司在一份書面聲明中回答媒體提問時說。“可以想象,如此大規模的高功率充電網絡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Stellantis 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一個強大的充電網絡應該在同等條件下爲所有人提供服務,並本着雙贏的精神共同建設。”

讓長途旅行充電無憂

這七家汽車制造商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他們希望在北美建立可靠的大功率充電樁“領先網絡”。合資公司組建的新充電網絡將是公共網絡,可以向所有電動汽車車主开放。

這一重大舉措旨在加快電動汽車的普及,消除人們對長途旅行無法使用充電樁的擔憂。

快速充電樁可在20分鐘至1小時內將電池電量提高到80%,是旅行道路的最佳選擇,在某些情況下可與汽油加滿時間相比肩。它們比 240 伏“2 級”充電樁快得多,後者需要數小時才能將電池充滿。

七家汽車品牌的首席執行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將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爲充電樁供電,充電樁將安裝在交通便利的地點。像加油站一樣建設一個帶有洗手間、餐飲服務和零售業務的充電網絡,將支持電動汽車的更快推廣。他們表示,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在美國的銷量將達到50%。

本田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合資公司將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加速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一步。”

S&P Global Mobility 的分析師斯蒂芬妮·布林利(Stephanie Brinley)說,現在人們廣泛關注有關充電網絡漏洞妨礙長途旅行的報道,該充電網絡的建成將加快電動汽車在北美的銷售。

布林利說:“充電網絡漏洞阻止了探索電動汽車生活的樂趣。宣布建設充電網絡給了汽車制造商信心,讓他們相信一定會成功。”

“良好的充電體驗是贏得潛在電動汽車买家信任的關鍵。現實情況就是,消費者希望在充電時感到舒適。”布林利說。

布林利表示,網絡建設將需要數年時間以及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這需要特殊的電氣线路。

關於資金來源,汽車制造商們將尋求利用美國政府從兩黨基礎設施法中獲得的資金,來幫助支付該充電網絡的費用。

與特斯拉充電網絡不相上下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最新數據,美國共有3.2萬個公开可用的直流或直流快速充電樁。

特斯拉去年的電動汽車銷量佔美國電動汽車銷量的 60% 以上,目前在美國擁有最大的快速充電站網絡,擁有近1.8萬個超級充電樁。

特斯拉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向競爭對手品牌的電動汽車开放部分充電網絡,以便有資格從爲擴大電動汽車使用,而提供的 75 億美元聯邦補貼中分得一杯羹。

特斯拉在建立充電樁網絡方面的領先地位,使其在制定未來電動汽車連接和供電標准方面具有決定權,引發小型充電公司和其他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擔憂。

通用、梅賽德斯等,從2025年起採用特斯拉开發的充電技術,以獲得更多的超級充電樁。其他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現代、本田和寶馬,尚未承諾採用特斯拉北美充電標准(NACS),其產品計劃依賴於聯合充電系統(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簡稱 CCS)。

七家汽車制造商建設的新充電網絡預計每個充電站有 10 到 20 個充電插頭,這意味着充電站最少有1500 個,最多有 3000 個。該充電網絡能與特斯拉的充電網絡相配合,並使美國和加拿大的快速充電站數量增加近一倍。

該網絡提供的連接器,不僅符合特斯拉的北美充電標准(NACS),而且符合汽車制造商使用的聯合充電系統系統(CCS)。

新的充電網絡合資公司能與老牌電動汽車充電公司形成補充,包括大衆的 Electrify America、ChargePoint 和 EVGo,讓電動汽車用戶享受更多駕駛樂趣。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7家車企聯合立flag:10億美元,3萬充電樁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