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布局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構築生態化布局護城河
2年前

當前,中國汽車強國建設已進入關鍵攻堅階段,伴隨全球能源切換步入快車道,未來無論是深耕國內市場,還是擴大海外版圖,都亟需更強大的供應鏈支持。

尤其是,疫情爆發後的這三年,對於車企而言,不僅是一次大洗牌和變革窗口期,更是一次關乎供應鏈和技術創新的深刻教育。供應鏈成爲能源和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背景下的競爭關鍵,特別是素有“汽車之心”之稱的動力電池領域更是成爲焦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29家主流車企通過自建、合建及入股的方式加快在動力電池產業鏈的整體布局。

眼下,全球首個世界級動力電池大會正於“動力電池之都”四川宜賓如火如荼地進行着,這完全稱得上是一次全球罕見的行業盛典,衆多大佬雲集,囊括學術界到產業界,涵蓋中上遊材料、新能源整車及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領軍企業。對於車企而言,既昭示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也是一場硬核“肌肉秀”。

全球動力電池盛典开幕,吉利全面出擊

其中,吉利控股集團的掌門人李書福發表了主題演講,不僅展現出吉利在電池全產業鏈的完整格局以及核心優勢,也向外界展示出吉利全力加速布局的決心和目標。

此刻,恰是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集中放量與動力電池集體爆發的絕佳時機。縱觀最新的全球帶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TOP010,中國已佔六席。可見,屬於新能源車和動力電池的大時代已至。

其實,吉利深耕動力電池領域也已多時,且碩果累累。此時,吉利全面出擊,若能發揮自身的產品及全產業鏈布局優勢,得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時至今日,吉利的動力電池版圖的格局如何?“主心骨”又何在?

安全+回收體系,築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

安全是動力電池產業的底线和生命线,是最爲底層的發展邏輯,這也是吉利這些年來構建動力電池體系的基石。

以沃爾沃爲例,作爲最早开啓電氣化轉型的品牌之一,安全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其在電池防護結構、電池模塊安全設計、高效的低溫保護方面進行不懈努力,已擁有防火控溫六項核心技術。

吉利對於電池安全的追求,也延續到了新品牌上。

其高端智能純電品牌極氪,極芯電池包則通過了200多項系統級別測試,包括6大類極端工況,其中12項遠超行業標准。特別是極芯電池包成組過程中,使用了NTP無熱蔓延不起火技術,通過360預防、自動預警、被動隔熱、主動冷卻、快速切斷等安全防護措施,將電池包安全性提升到全新高度。

另外,吉利汽車基於交通事故數據的分析,針對常見的底部撞擊事故進行研究,已完成了整車級電池包托底試驗硬件的搭建,形成了底部碰撞評價標准和仿真分析規範,令動力電池底部防護的安全性發揮到了極致。

盡管如此,吉利顯然並未止步於此意。

李書福說:“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充分發揮集團協同優勢,不斷提升吉利控股旗下電動汽車的安全能力。”

除安全性之外,伴隨新能源車產銷量的快速增長,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战便是日益增長的電池退役潮。爲避免由此造成的不可逆轉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構建有效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成爲公認的破局之法。

根據GGII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鋰電池理論退役量達到51.2萬噸,鋰電池回收市場迎來第一個小高峰。

經過多年布局,吉利也已構建起完整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自2018年起,吉利科技集團开始布局電池回收、前驅體制造領域,現已形成退役電池再生利用核心技術,並已建成拆解破碎生產线和資源化再生利用生產线,在成本、效率上獨具優勢,其中鎳鈷錳回收率超過99%,鋰回收率超過85%,位列行業先進水平,已經成長爲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市場的重要力量。

如果說構建電池安全與循環利用體系,是新能源車“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那么儲能系統及智能化升級,便是新能源車效率與體驗革命的“金鑰匙”。

衆所周知,“裏程焦慮”和“充電焦慮”一直是影響新能源車規模化的“攔路虎”,其中“充電焦慮”尤爲凸顯。

在換電領域,吉利是國內少數幾家率先布局的車企之一。早在2017年,吉利就已开始布局並深耕換電業務,目前吉利已建立起換電車型研發、換電站研發、換電站運營、出行服務於一體的換電生態。

例如,吉利汽車與力帆科技聯手打造的換電汽車品牌---睿藍汽車,依托大數據建立起“人-車-站”間的智能協同,开創了集高模塊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於一體的全場景、全鏈路新能源換電服務新模式。

同時,吉利換電站也實現了涵蓋車、站、電池、雲的全程智能網聯,在滿足60秒極速換電的情況下,可實現換電、維護、升級等遠程操控管理,並配合三級消防系統,全方位預防安全事故發生,讓換電更放心。

另外,吉利依托換電業務場景,打通租賃、數智化運營、梯次利用、電池回收等領域的服務,延長電池生命周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爲用戶提供安全放心的“電池管家”服務。

此外,吉利也正在开發可以支撐用戶更長裏程需求的電池包,快充時間可縮短至15分鐘,從而大幅減緩用戶焦慮。

那么,新問題又來了,在汽車以智能化爲主旋律的發展趨勢下,要建設如此龐大的補能體系,如何才能實現兼顧?

吉利的具體做法是:一方面,通過智能電池管理平台,收集電芯及電池系統數據,通過雲端傳輸,構建全過程數據中心;另一方面,利用神經網絡、邊緣計算、雲協同等智能算法,預測和估算電池全生命周期狀態,通過電池透明化管理,實現持續的問題溯源及改進、持續的軟件功能升級、持續的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目前來看,吉利在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布局並非是孤立的“落子”和被動跟隨式策略,而是基於核心技術方向和战略資源的前瞻布局,並逐步由點及线、面,結網並逐步成勢。

液態電池實現全棧自研,儲備下一代固態電池新技術

新能源車產業已進入“硬碰硬”的時代,技術是決勝未來的關鍵,已是業內共識。

基於技術專利視角,吉利對於電池領域的技術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根據第三方專利數據庫平台智慧牙統計,截至到去年9月末,吉利在126個國家/地區中,擁有超過三千件電池相關專利申請,其中接近六成是發明專利。而專利申請數的增長曲线也揭示出吉利投入呈現集中加碼態勢,2010年到2013年,專利申請出現小幅增長,自2018年起迎來爆發期,年專利申請量突破400件。

目前,在主流的液態電池體系中,吉利已掌握從電芯、電池包到電池管理系統的全棧自研能力,並適配磷酸鐵鋰、三元軟包、三元方形等多種主流技術路线。另外,吉利還提前布局了被視爲下一代技術的固態(含半固態)電池賽道。

不難預見的是,吉利在電池等核心部件的全面布局,將是其穩步向汽車智能時代穩步邁進的底層基礎。當然,吉利對於電池領域的布局,僅是對於車企擁抱供應鏈的一個關鍵方向,同時這也並非是其全部的科技“硬”實力的全部展現,芯片、衛星等高精尖領域也是吉利正在重點發力的領域。

吉利長期作爲國內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也是引領中國汽車產業走向智能化的重要力量。伴隨吉利在動力電池領域全面“开進”,不斷鞏固和拓寬護城河,煥發成長新活力,並助推產業升級。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吉利布局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構築生態化布局護城河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729.html